卧龙起南阳,不为鼎一足。
托名蜀丞相,相汉非相蜀。
卧龙起南阳,不为鼎一足。
托名蜀丞相,相汉非相蜀。
这首诗通过“夔路十贤”这一主题,聚焦于诸葛亮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王十朋在诗中以“卧龙起南阳”开篇,巧妙地引用了“卧龙”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的智慧与才情,暗示其虽未显山露水,但其卓越的才能犹如卧龙般潜藏待发。
接着,“不为鼎一足”一句,借用了古代象征国家统一的“鼎”之概念,暗指诸葛亮并非单纯为了填补政治权力的空缺而行动,而是出于更为深远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这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托名蜀丞相,相汉非相蜀”则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的真正追求。他虽然担任蜀汉丞相,但其目标是辅佐汉室,实现国家的统一,而非仅仅局限于蜀地的治理。这种超越地域的胸怀和对大义的坚守,彰显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作为君子的高尚品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简练概括,高度赞扬了他的智慧、远见、道德情操以及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展现了其作为历史伟人的独特魅力。
锦鞯珠络四百蹄,绣胸嵌花双狻猊。
分曹入场鼓声作,月趁流星马前落。
侧身下臂疾鸟回,霹雳一声龙门开。
玉鞭笑击金镫响,绿鞲齐出黄金枝。
临阶下马坐广亭,玉盘行酒跪输朋。
苍头上马抱黄帕,一点红尘夕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