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溪山烟雨图为包公恺写》
《溪山烟雨图为包公恺写》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溪山茆屋知何处,隔岸青山暗烟树。

一棹谁兮路欲迷,缘流似逐桃花去。

嗟予落寞江海滨,到今懒欲问通津。

因君扇底涂狂墨,烟雨苍茫一片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溪山茆屋知何处”,以疑问的方式引出画面的主体——溪流、山峦和茅屋,营造出一种寻觅与发现的趣味。接着,“隔岸青山暗烟树”一句,通过“暗烟树”的描绘,渲染了画面的朦胧美,仿佛是雾气缭绕中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一棹谁兮路欲迷,缘流似逐桃花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有一叶扁舟在溪流中缓缓前行,船上的旅人似乎迷失在了这如画的景色之中,又像是追逐着桃花的踪迹,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后两句“嗟予落寞江海滨,到今懒欲问通津。”诗人自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淡漠,似乎在海边徘徊,不愿涉足尘世的纷扰,更不想寻找通往世俗之路的途径,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最后,“因君扇底涂狂墨,烟雨苍茫一片春。”则是对画家包公恺的赞美,通过他笔下狂放不羁的墨迹,将烟雨苍茫的春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创作才华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尊重与欣赏。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庶侯自宝应来并出近诗赋此赠之

栖眉一往瘁痕深,如见平居悄悄心。

积惧可能澹沉劫,抗怀犹自托微吟。

饱经霜醉枫初落,小放晴寒菊可寻。

留命桑田能邂逅,拚除百虑尽芳斟。

(0)

被酒昼眠梦在西山戒坛寺中得松翻急雨未全龙之句醒成之

忆宿西山最上重,琳宫高下占诸峰。

锒铛夜度台廊迥,荦确晨披草木浓。

殿裹乌云犹耸日,松翻急雨未全龙。

旧游历历成残梦,剩拾山门一杵钟。

(0)

九日

十年几见海扬尘,犹是登高北望人。

霜菊有情全性命,夜楼何地数星辰?

晚涂莫问功名意,往事惟馀梦寐亲。

枉被人称郑重九,更无豪语压悲辛。

(0)

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其二

日人行新法,中国始遣使。

华民我自辖,诸国不得视。

彼非不欲尔,实亦势所至。

来者更五公,交涉略可志。

吾初检案牍,抄撮取关系。

会以事不竟,讫未就编次。

又观图书馆,典籍亦略备。

尽蒐为目录,颇足资考异。

迁延顾莫往,尤未坠此意。

(0)

八月二十八日夜坐时将出都

宵凉百念集孤灯,暗雨鸣廊睡未能。

生计坐怜秋一叶,归程冥想浪千层。

寒心国事浑难料,堆眼官资信可憎。

此去梦中应不忘,顺承门内近觚棱。

(0)

感春四首·其三

倚天照海倏成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