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十月鬼为邻,异县相逢白发新。
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是北归人。
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
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
围城十月鬼为邻,异县相逢白发新。
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是北归人。
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
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题为《喜李彦深过聊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首联“围城十月鬼为邻,异县相逢白发新”描绘了战乱背景下,诗人与友人在异地重逢的情景。围城的残酷与时间的流逝,使得两人都已白发苍苍,但意外的相遇却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颔联“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是北归人”中,诗人以雁南飞的自然现象自比,表达了对友人能够顺利返回故乡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因战乱而滞留他乡、无法自由行动的遗憾。
颈联“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引用了古代典故,通过匡鼎和虞翻的故事,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功名不显、远离国家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则是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际遇的反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与友人的重逢,诗人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
芒砀龙气去复来,长风万里黄云开。
手提三尺视六合,酒酣独上歌风台。
大风之歌何壮哉,樽前洒泪数行下。
当时听者翻悲哀,沛中小儿解击鼓。
不见干戈见歌舞,三户丘墟已灭秦,两生制作空逃鲁。
君王自信材且武,衣冠士人弃如土,大风之歌竟何补。
李侯自是江东儒,壮年挟策事明主。
平生慷慨心好古,亦欲南游吊徐楚。
是时朝多贤俊臣,坐令四海无兵尘。
礼乐成俗忠孝敦,君亦还家怀老亲。
君归试问荆与榛,岂无儒硕遭沈沦。
丈夫勋业共努力,君今岂是江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