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向何方,所思今有所。
食蓼不知辛,食檗不知苦。
惟有所思愁杀人,蓼檗不能如苦辛。
所思向何方,所思今有所。
食蓼不知辛,食檗不知苦。
惟有所思愁杀人,蓼檗不能如苦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奎的《有所思三首(其三)》。诗中以“所思”为主线,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内心的挣扎。
首句“所思向何方”,直抒胸臆,提出疑问,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境地。接着,“所思今有所”,转折中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满足,似乎在说,长久以来的思念终于有了着落。
“食蓼不知辛,食檗不知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念比作食物,通过味觉的体验来表达情感的复杂。蓼,即蓼蓝,其叶有苦味;檗,即黄檗,其皮有苦涩之感。诗人以“不知”二字,生动描绘出在思念中的个体,即使面对苦味,也未能察觉,仿佛心灵已被思念占据,无法感知外界的其他感受。
“惟有所思愁杀人,蓼檗不能如苦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思念的痛苦与折磨。即使是最苦的食物也无法比拟思念带来的痛苦,形象地展示了思念的深刻与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思念的复杂与深刻,以及它对人内心的巨大影响。胡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份深藏于心底的思念之情。
陈家紫荔种别致,熟遍名园请君嗜。
琼液直分甘露香,绛囊真夺樱桃媚。
攀枝一啖三百颗,主人致客长少备。
视彼馈李钻核人,千秋应足使之愧。
树阴匝地惠风生,五日先期快扬觯。
枝头好鸟迭笙簧,两部奇蛙佐鼓吹。
兰亭梓泽同此欢,无诗必罚不少迟。
或坐或立或狂歌,袒跣欹斜酣谑戏。
兴庆池南草有无,可能立醒诸君醉。
归路红灯拥簇簇,夜来应免逻卒谇。
平明题诗缄寄予,爱我耽吟肯遐弃。
忆我婴孩日,及兹春雨际。
我祖尚书郎,江乡有遗隧。
族人重追远,每岁集坟次。
我从父兄后,先期理去枻。
父为缉衣裾,母为治果饵。
登陇力或疲,父时抚我憩。
事毕涉江还,母子欢相慰。
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
而我复远迈,不遑肃祀事。
渺渺松楸围,怜有归梦至。
感彼夜鸟啼,衔哀泪频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