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述怀二首·其一》
《清明述怀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古风

忆我婴孩日,及兹春雨际。

我祖尚书郎,江乡有遗隧。

族人重追远,每岁集坟次。

我从父兄后,先期理去枻。

父为缉衣裾,母为治果饵。

登陇力或疲,父时抚我憩。

事毕涉江还,母子欢相慰。

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

而我复远迈,不遑肃祀事。

渺渺松楸围,怜有归梦至。

感彼夜鸟啼,衔哀泪频坠。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清明述怀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童年时期与家人共度清明节的情景,以及成年后因远离家乡,无法亲自祭扫先人的遗憾之情。

首句“忆我婴孩日,及兹春雨际”,诗人回忆起自己还是孩童时,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与家人一同前往祖先的墓地祭祀的情景。接着,“我祖尚书郎,江乡有遗隧”两句,点明了家族的历史背景和祖先的职位,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族人重追远,每岁集坟次”描述了家族成员每年都会聚集在祖先墓前,追思先人的场景。“我从父兄后,先期理去枻”则表明诗人跟随父亲和兄长的脚步,提前准备祭祀所需的物品。

“父为缉衣裾,母为治果饵”描绘了父母在祭祀前忙碌的身影,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登陇力或疲,父时抚我憩”表现了父亲在劳作之余,给予孩子关怀和休息的温馨画面。

“事毕涉江还,母子欢相慰”写出了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安慰。“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父母离世的感慨。

最后,“而我复远迈,不遑肃祀事”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乡,无法亲自祭扫先人的无奈和遗憾。“渺渺松楸围,怜有归梦至”则以松树和楸树环绕的墓地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故土和先人的思念之情。“感彼夜鸟啼,衔哀泪频坠”以夜鸟的啼声和诗人的眼泪,进一步强化了哀思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咏怀·其五

龙性固矫矫,鹤翼亦翩翩。

孰知网罗密,仰视无青天。

伊人逝焉如,纵横陌与阡。

宁闻穷鸟赋,续造疾邪篇。

(0)

后述梦·其四

苍松翠竹啸龙鸾,小有亭楼当画看。

解道诗腔胜丝竹,宫词珠字写冰纨。

(0)

后述梦·其二

也无情思赋朝云,辜负金炉竟夕熏。

一种难忘好心性,湘兰香息玉温文。

(0)

南乡子.病中戏笔

一室病维摩。且喜閒庭掩雀罗。

煮药翻书深有味,呵呵。老子无愁世则那。

莽莽旧山河。谁向新亭泪点多。

惟有鹧鸪声解道,哥哥。行不得时可奈何。

(0)

阮郎归

谁传消息问天台。桃花开未开。白云缥缈月徘徊。

阮郎来不来。鸟作使,鸩为媒。当时玉镜台。

十年养就凤凰胎。何劳莺燕猜。

(0)

闻万福华义士刺虏臣王之春不中感赋·其二

一椎未碎秦皇魄,三击终寒赵氏魂。

愿祝椎埋齐努力,演将壮剧续樱门。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