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桥边伺老仙,始将兵法尽相传。
不知蹑足此一计,还出书中第几篇。
三度桥边伺老仙,始将兵法尽相传。
不知蹑足此一计,还出书中第几篇。
这首诗《张子房遇黄石公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张良与黄石公相遇的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英雄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度桥边伺老仙”,以“三度”强调了等待的耐心与执着,形象地描绘了张良在桥边多次等待,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黄石公这一神秘人物。这里的“老仙”不仅指黄石公,也暗含了对张良智慧与命运的赞美。
次句“始将兵法尽相传”,揭示了张良与黄石公相遇后,开始传授兵法的情节。这不仅是对军事知识的传承,更是对智慧与策略的传递,象征着知识与经验的宝贵价值。
第三句“不知蹑足此一计”,通过“不知”二字,表达了对张良所采取策略的惊讶与赞叹,暗示了这一计策的巧妙与出人意料,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英雄智慧的敬仰。
最后一句“还出书中第几篇”,以疑问的方式结束,既是对张良所传兵法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历史书籍中智慧结晶的尊重。这句话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想象书中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智慧篇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与黄石公相遇故事的艺术化处理,展现了对历史英雄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传承与智慧价值的赞美。
狱决风波,功隳沙漠,往事堪哀。
当朱仙兵进,犁庭指日;却因何故,叠召金牌。
桧纵营谋,俊虽党恶,皆以昏庸种祸胎。
思恢复、叹十年之力,一旦成灰。吾为探出私怀。
恐驾返徽钦忌且猜。任中原躏蹂,姑为退避;
淮南猖獗,慢自延挨。
内溃奸徒,外讧强敌,义士忠臣安在哉?
罪之首、出皋亭降表,恨与山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