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甫倚公,车同轨,书同文,从兹信使告成,亿万年中,纪患政发皇伊始;
我来自楚,南望衡,北望斗,忽报哲人萎去,五千里外,动长风广莫之悲。
天甫倚公,车同轨,书同文,从兹信使告成,亿万年中,纪患政发皇伊始;
我来自楚,南望衡,北望斗,忽报哲人萎去,五千里外,动长风广莫之悲。
此挽联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缅怀张百熙先生,开篇即以“天甫倚公,车同轨,书同文”三句,追溯华夏文明统一的辉煌历史,寓意张百熙先生在国家治理与文化融合上的深远影响。接着,“从兹信使告成,亿万年中,纪患政发皇伊始”,赞颂其功绩如同开启新纪元,为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半部分转而抒发哀思,以“我来自楚,南望衡,北望斗”描绘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暗含对张百熙先生逝世的哀痛之情。“忽报哲人萎去,五千里外,动长风广莫之悲”,则以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背景,表达出哀悼之情跨越千山万水,触动人心的深沉悲痛。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张百熙先生在国家治理与文化融合方面的卓越贡献,更以其深情的哀悼,展现了对逝者无尽的怀念与敬仰。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既彰显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先贤的崇高敬意与哀悼之情。
适亲德范仰循循,遽喜名章肆笔成。
剩说台高今胜昔,极知星聚暗还明。
当家翰藻争春丽,上客词源彻底清。
更共邻翁闲指点,千峰环合水无声。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
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
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
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
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
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
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
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