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秋日同子澄寺簿及佥判教授二同寮星子令尹约周君段君同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赋诗得万字辄成十韵呈诸同游》
《立秋日同子澄寺簿及佥判教授二同寮星子令尹约周君段君同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赋诗得万字辄成十韵呈诸同游》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

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

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

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

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

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

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

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立秋之日与友人一同游览三峡,登高望远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抗尘几何时”表达了诗人对忙碌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接着“猿鹤共悲怨”则以猿鹤的哀鸣象征内心的愁苦,引出下文对山水之美的向往。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两句转折,诗人意识到在政务之余,能有机会亲近山水,满足了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接下来“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描述了立秋时节,诗人趁着休假的机会,遵守地方规定,与友人一同出游。

“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表现了友人的欢聚,气氛热烈。随后“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写出了他们离开城市,前往郊外的旅程,用“旟隼”象征官职,暗示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解脱。

“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描绘了沿途的壮丽景色,诗人尽情欣赏。接着“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则展现了诗人登山时的豪情与挑战自我精神。

“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的互动与乐趣,以及对身体健康的自豪。最后“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描绘了站在高处俯瞰江面的壮观景象,各种美景竞相展现。

“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则是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表达了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志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移家志感

社燕移巢不自由,三间老屋指东头。

家无童仆呼儿代,室有齑盐慰姑愁。

最爱清风宜盛夏,预期明月话中秋。

芦帘纸阁寻常事,却笑蜗居未易谋。

(0)

巴陵览古

笛声吹满洞庭秋,常遣烟波撼岳州。

惆怅投书人不见,依稀鼓瑟路何修。

长风一舸天难问,落日三湘客自愁。

仁者乐从天下后,可能烂醉倚层楼。

(0)

赴芜湖途次偶成

金焦对峙大江中,天外银涛万丈空。

此日乘轮欣破浪,六朝往事付东风。

(0)

赠澄江王芸阶先生七绝四首·其三

拄笏看山兴不群,西神岚翠落缤纷。

卧游莫道无良友,湖上斜阳岭上云。

(0)

庚戌下第就沈阳陈监掣洪绪聘出山海关用杜少陵秋兴八首韵·其六

长城入海跨潮头,澄海楼高正立秋。

风动岛夷俱向化,天空仙峤不知愁。

御诗挥洒惊龙象,大地浮沉似水鸥。

欲赴磻溪借芳饵,巨鳌衔钓跃皇州。

(0)

下帷罨画楼二首·其二

回首当年胜,争传罨画溪。

同人诗结社,名士笔留题。

试点生公石,时沾燕子泥。

庭中遗植在,乔木尽依栖。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