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饥杂感四首·其四》
《秋饥杂感四首·其四》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行游出郭去,闵默愧流离。

我有二顷田,八口常苦饥。

不能隐东皋,力耕躬耘耔。

世乱久蔬食,每饭赋蹲鸱。

脱粟儿不饱,所惭父母慈。

乌雀绕舍喧,飞鸣我心悲。

天地岂无情,沟瘠委路岐。

倾囷饲饿者,已罄釜中糜。

邻父拥高廪,闭户徒相嗤。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秋饥杂感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饥荒时的内心挣扎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行游出郭去,闵默愧流离”,诗人独自一人走出城郭,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沉默,对流离失所的人们感到愧疚。接着,“我有二顷田,八口常苦饥”两句,诗人自述虽然拥有一定的田产,但家庭人口众多,经常为饥饿所困扰。

“不能隐东皋,力耕躬耘耔”表达了诗人无法像古代隐士那样隐居田园,亲自耕作以解决温饱问题的无奈。“世乱久蔬食,每饭赋蹲鸱”描述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长期只能食用粗陋的食物,连饭食都显得单调乏味。

“脱粟儿不饱,所惭父母慈”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即使是最基本的粮食也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让他深感羞愧,无法面对父母的慈爱。接下来,“乌雀绕舍喧,飞鸣我心悲”通过自然界的乌鸦叫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悲痛。

“天地岂无情,沟瘠委路岐”表达了诗人对天道无常、人间苦难的感慨,认为即使是天地这样的存在,也似乎对人间的疾苦无动于衷。最后,“倾囷饲饿者,已罄釜中糜。邻父拥高廪,闭户徒相嗤”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冷漠,诗人倾尽所有帮助饥饿的人,而富有的邻居却因自己的富裕而嘲笑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面对饥荒时的个人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苦怀六首·其四

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

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

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

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

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

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0)

古时

古时明月碧霄间,曾照鸾舆幸蜀还。

御座乍空三殿远,朝仪暂歇六更闲。

马屯腥雾彤墀坏,莺哭冤春玉户关。

苦是年年归旧燕,绕檐偷语问龙颜。

(0)

即事八首·其四

徉狂全性命,守死混樵渔。

道否怀才老,心高涉世疏。

掌中筹地理,灯下论兵书。

愧我非诸葛,何人顾草庐。

(0)

春雪中作寄萧梅初

春来频下雪,弥望涨痴阴。

无地可容足,有天能见心。

峨冠甘虏笠,正语化蛮音。

何日得隐去,深山深更深。

(0)

湘潭道中赠丁碧眼相士·其二

收拾衡云作羽衣,便如屈子远游归。

离骚忘却题天柱,为立斜阳问翠微。

(0)

水村

紫鸡白凤满秋畦,血色蜻蜓上客衣。

野水近门篱落晚,摆头芦苇有船归。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