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怀六首·其四》
《苦怀六首·其四》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

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

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

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

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

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苦怀六首》之四,通过对比昔日的云与今日的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句“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将过去比作飘浮在天上的云,自由自在,而如今却降为尘埃,比喻人生的转变和落差。接着,“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即使身体仅六尺之长,也难以承受命运的重压。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这一段,诗人回忆起父母的教诲和期望,表达了对成为道德高尚之人的渴望。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保持精神的坚韧与尊严。

然而,“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则揭示了诗人中年时的困境与挣扎,仿佛被命运抛入浊流,无法自由呼吸,只能勉强维持生命,言语无力,气度不再。

最后,“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光辉的向往。即使身处逆境,仍希望有一线温暖,能化为普照大地的春光,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让美德与智慧得以传承,永不消失。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魏宫词二首·其二

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

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

(0)

杂曲歌辞·其七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0)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

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

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

香轮送重景,綵旆引仙虹。

(0)

读《汉书》作

汉王有天下,欻起布衣中。

奋飞出草泽,啸咤驭群雄。

淮阴既附凤,黥彭亦攀龙。

一朝逢运会,南面皆王公。

鱼得自忘筌,鸟尽必藏弓。

咄嗟罹鼎俎,赤族无遗踪。

智哉张子房,处世独为工。

功成薄受赏,高举追赤松。

知止信无辱,身安道亦隆。

悠悠千载后,击抃仰遗风。

(0)

戏赠干越尼子歌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

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

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0)

送史九赴任宁陵兼呈单父史八时监察五兄初入台

趋府弟联兄,看君此去荣。

春随千里道,河带万家城。

绣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

梁园修竹在,持赠结交情。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