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澹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掣骆驼。
暮年馀习在,犹欲听边歌。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澹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掣骆驼。
暮年馀习在,犹欲听边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登临高处,回望边塞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边疆风光的怀念以及对军旅生活的不舍。
“落景孤云共”一句,以淡远的笔触勾勒出边塞苍凉的天际,孤独的云彩仿佛与诗人共同守望着这片广袤的土地。紧接着,“清商戍角和”则透露出军营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清商”指的是古代特有的乐器,也暗示了边塞军人的悠扬歌声。
“苍烟澹伊洛,白露湿关河”两句,景色转为水乡。苍茫的烟雾在伊阙(古地名)与洛水之间弥漫开来,而白色的露珠则沾湿了关卡的河流。这不仅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画面,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淡远和苍凉。
“牧马随鸿雁,行人掣骆驼”两句,转入对动态景象的描写。牧马的人随着大雁南飞的季节而行动,而行人则赶着骆驼(一种耐寒的牲畜)前进。这既是边塞生活的一常见场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涯的向往。
“暮年馀习在,犹欲听边歌”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尽管已至暮年,但对军旅生涯的记忆仍旧难以忘怀,诗人依然渴望聆听那些激荡着边塞豪情的歌谣。
整首诗通过多重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军旅生涯的无尽留恋。
万花围聚称香国。就中看、夭桃色。
燕支染做秾华,翡翠装成蕡实。玉砌瑶阶争相识。
被方朔、一时偷摘。还肯到天台,问刘郎踪迹。
艳春景物堪留忆。恨风吹、漂摇极。
精魂暗涉波涛,信札虚凭鳞翼。
别去明知长不见,却冤道、暂时分隔。
一日似三秋,怎教人禁得。
缟袂羽衣纷下,错疑萼绿,来会群仙。
小苑阴阴,是处竞拾钗钿。
鬓云乱、高搴舞袖,香汗渍、斜帮歌筵。好唇妍。
韩凭魄化,宋玉情牵。
三年珠栊悬网,珊屏褪粉,冷落风前。
远隔罗浮,梦中犹认翠裙烟。
指芳林、依依暂别,过太常、惘惘轻怜。且留连。
纵教花尽,叶底堪眠。
枫老吴江侧。秋渐深、凉气夜来侵席。
珠舫暗移,画屏重展,山压寒碧。
听歌曲将阑,凤箫如为诉怨抑。少年随过客。
纵宋玉才华,陆机声价,但有素衣尘染,梦云偏隔。
愁极。昏镫照壁。动万千、感念如织。袖沾香泽。
前盟犹在,坠欢欲拾。
柰极目、遥空去程,无计留片翼。滞旧国。心向北。
谢系足传书,归鸿犹自认得。泪滴红笺变色。
翠带随风飐,一色罗衣新染。
初秋相会胜寻常,绿槐铺影,共把金尊潋。
如今恰被春光占。转恨心情减。霏微阑外烟雨。
青条满缀猩红点。泽暗蕲州簟。筝箫一床尘掩。
佳人此别锁朱扉,东风侧侧,未露夭桃脸。
相思十倍閒愁酽。永把双眉敛。
心若共春花放,除非换做秋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