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
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
洗铅华扫尽俗态,淡妆别样娴雅。
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
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
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
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
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
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
洗铅华扫尽俗态,淡妆别样娴雅。
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
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
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
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
此诗《古香慢·题竹溪老人墨牡丹画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其文笔细腻,情感深沉,以一幅墨牡丹画册为载体,描绘了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开篇即赞美画作的精美绝伦,纸张与墨色相得益彰,仿佛赋予了生命,生动鲜活。接着,“神韵如生,当日亲写”则暗示了画作背后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情感,仿佛能感受到创作时的那份专注与热情。
“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一句,通过“暗香未化”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画作中牡丹的香气犹存,更寓意着艺术作品中蕴含的高洁情操与深远意境,如同幽香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醇厚。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则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牡丹精神的赞叹,仿佛这些牡丹是从瑶池摘下的仙花,拥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牡丹的美丽,更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高雅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通过想象画家在闲暇时光收集名花,布置庭院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尊重。
“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则揭示了艺术家创作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追求世俗的名声与地位,而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这种超越功利的精神境界,正是艺术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
“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描述了艺术家远离尘嚣,专心于书籍与艺术的世界,过着简朴而高尚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艺术家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最后,“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则预示着艺术的传承与延续,贤良子孙继承家学,书法造诣同样卓越,预示着艺术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墨牡丹画册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艺术作品的美,更深入探讨了艺术与生活、自然、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高尚情操与追求,展现出顾太清作为清代女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