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是和尚矶,西是道士洑。
那能教小姑,不就彭郎宿。
东是和尚矶,西是道士洑。
那能教小姑,不就彭郎宿。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两岸的景致,并巧妙地融入了民间传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
“东是和尚矶,西是道士洑。” 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长江两岸的地理风貌,和尚矶和道士洑作为两个具体的地点,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地理坐标,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那能教小姑,不就彭郎宿。” 这一句则通过民间传说中的小姑与彭郎的故事,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情感故事相融合。小姑与彭郎的爱情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人知,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一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江两岸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民间传说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霜月兼寒雨,高斋伴寂寥。
已能阴漠漠,更自韵萧萧。
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
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
烟重兰摧叶,风凄柳劲条。
远沉缑鹤唳,轻送洛鸿飘。
瓮圃应馀汲,芝岩定长苗。
有人思旧隐,归驾不须招。
东来春色变层阴,甘霈前符望岁心。
云叶乍惊重础润,土膏先过一犁深。
皇慈已浃流根泽,芳节殊非贯序霖。
忽枉新篇真寡和,鼻声衰浊费长吟。
西域流根远,中都属赏偏。
初无可并色,竟不许胜妍。
薄暝霞烘烂,平明露濯鲜。
长衾绣作地,密帐锦为天。
浅影才欹槛,横柯欲照筵。
愁心随落处,醉眼著繁边。
的的誇妆靓,番番恃笑嫣。
何尝见兰媚,要是掩樱然。
艳足非他誉,香轻且近传。
所嗟名后出,遗载楚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