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道在口中衔,未信前人明似鉴。
试问心田佯兀兀,可怜肌骨瘦岩岩。
自言世界归依重,志诵经文不用搀。
鍊得气来身且健,日斜常望鹤栖杉。
玄珠道在口中衔,未信前人明似鉴。
试问心田佯兀兀,可怜肌骨瘦岩岩。
自言世界归依重,志诵经文不用搀。
鍊得气来身且健,日斜常望鹤栖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之四十四。通过这短暂的几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修道成仙的向往与追求。
"玄珠道在口中衔,未信前人明似鉴。"
这里,诗人用“玄珠”比喻道家的至宝,也就是修炼之法。在嘴里衔着它,象征着内心深处的修持与守护。而“未信前人明似鉴”则表达了对先辈达到明镜般洞察世事的境界的怀疑或不确定,显示出诗人的自我探索和质疑。
"试问心田佯兀兀, 可怜肌骨瘦岩岩。"
“试问”表示一种自省与探究的态度,“心田佯兀兀”则描绘了一种空旷而又宁静的心灵状态,而“可怜肌骨瘦岩岩”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肉体枯槁、精力耗损的同情,暗示了修炼过程中的苦行与自我磨练。
"自言世界归依重,志诵经文不用搀。"
“自言”表明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世界归依重”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回归到精神的本真状态。而“志诵经文不用搀”则强调了对道教经典的专注与坚持,展现了诗人对于修炼之法的执着与信念。
"鍊得气来身且健,日斜常望鹤栖杉。"
“鍊得”意味着通过锻炼达到某种境界,“气来身且健”表明了这种锻炼带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充沛。而“日斜常望鹤栖杉”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黄昏时分,静坐观赏仙鹤栖息于苍翠的松树之景的画面,展现了对自然界超然物外的欣赏与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修炼过程中的自我探索、质疑以及坚守信念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家追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