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兼寒雨,高斋伴寂寥。
已能阴漠漠,更自韵萧萧。
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
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
烟重兰摧叶,风凄柳劲条。
远沉缑鹤唳,轻送洛鸿飘。
瓮圃应馀汲,芝岩定长苗。
有人思旧隐,归驾不须招。
霜月兼寒雨,高斋伴寂寥。
已能阴漠漠,更自韵萧萧。
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
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
烟重兰摧叶,风凄柳劲条。
远沉缑鹤唳,轻送洛鸿飘。
瓮圃应馀汲,芝岩定长苗。
有人思旧隐,归驾不须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洛阳城景色,充满了诗人对往昔隐逸生活的怀念之情。
“霜月兼寒雨,高斋伴寂寥。”开篇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的静谧图景。霜月同来,寒雨绵绵,诗人独处高楼,感受着夜的寂寞与孤寂。
“已能阴漠漠,更自韵萧萧。”这里,“已能”表明秋意浓重,而“阴漠漠”则形容天气的阴冷和湿润,随之而来的“更自韵萧萧”,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似乎连自然界也在与他同鸣共振。
“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这两句描绘了洛阳城中秋日景色。宫墙延伸,天空显得低沉而又有几分神秘,而津渡因雾气缭绕,以至于迷失了过河的路径。
“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诗人继续描写秋景,芦苇被寒霜覆盖,桂花的香味也随着晨雾而模糊不清。梁间的房屋则是诗人栖身之所,它似乎在轻柔的晨光中逐渐苏醒。
“烟重兰摧叶,风凄柳劲条。”秋天的景色里,兰草被浓烟笼罩,叶片摇曳,而柳树则因风而更加坚韧,其枝条显得格外坚硬。
“远沉缑鹤唳,轻送洛鸿飘。”这两句中,“远沉”形容秋水的深沉与静谧,缑鹤的叫声从远处传来,而“轻送洛鸿飘”,则是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念,那些飘逸的云彩似乎带走了他心中的旧梦。
“瓮圃应馀汲,芝岩定长苗。”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自在的情景。瓮圃,即小池塘,水中倒映着秋天的枯枝,而芝岩则是一处幽深之地,那里生长着坚韧不拔的长久之苗。
“有人思旧隐,归驾不须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隐逸生活的怀念。有心中之人在思索过往的安静生活,而归去的车马也不必再次召唤,这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洛阳城秋雨中的景色,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某个段落的怀念与留恋。
诗工穷鬼妒,貌古俗人讥。
达士何荣辱,閒官更是非。
面无三已愠,身带一癯归。
已试囊中法,春田玉正肥。
忆昔垂髫日,相期志已深。
国家当日事,父母此时心。
劫火分南北,秋风隔古今。
病躯可堪此,无泪足沾襟。
客行适潇湘,凄其岁云晏。
枯梢风骚劳,荒郊云漶漫。
摵摵雨声急,皑皑雪花灿。
抽萦泥途深,眇默山堠远。
日莫欲税驾,天末扣孤馆。
米尽甑生尘,薪湿火不暖。
此意对三闾,似结两重案。
人生如空华,百岁等抹电。
那忍听客尘,日夜苦相煎。
怀安名所败,饱食亲孰显。
恭承古昔训,险阻庸敢惮。
信知有此身,乃是一大患。
愁深不能寐,歌长未及乱。
门前车铎鸣,翰音复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