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仲甫挟书游甫里》
《送陈仲甫挟书游甫里》全文
宋 / 连文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风客影鬓毛苍,此去携琴又一方。

欲向书中消日月,何妨篱下寄文章。

于今蜀道无平地,到处并州即故乡。

茶灶笔床犹在否,烦君移棹问沧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énzhòngxiéshūyóu
sòng / liánwénfèng

西fēngyǐngbìnmáocāngxiéqínyòufāng

xiàngshūzhōngxiāoyuèfángxiàwénzhāng

jīnshǔdàopíngdàochùbìngzhōuxiāng

cházàochuángyóuzàifǒufánjūnzhàowèncānglàng

注释
西风:秋风。
客影:行人的身影。
鬓毛苍:头发斑白,形容年老。
携琴:携带乐器。
书中消日月:在书卷中度过时光。
篱下:篱笆边,田园生活。
蜀道:古代四川的道路,艰险难行。
并州:古地名,这里泛指故乡。
茶灶:煮茶的炉灶。
笔床:写字的桌子。
沧浪:河流名,这里可能象征着远方或隐居之地。
翻译
秋风吹过,行人的影子显得头发斑白,这次出行又要带着琴去另一个地方。
想要在书卷中度过时光,不妨在篱笆下写写文章,寄托心情。
如今的蜀道再无平坦之地,每个并州都成了我的故乡。
那煮茶的炉灶和写字的桌椅还在吗?劳烦你划船前往沧浪河边询问一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送陈仲甫挟书游甫里》。诗人以西风中远行的友人陈仲甫为背景,描绘了他的形象和行程。"西风客影鬓毛苍"一句,通过秋风中的白发形象,展现出陈仲甫年岁已高,却依然携书远行的坚韧与决心。

"此去携琴又一方"进一步点明了陈仲甫不仅带书,还带着琴,暗示他此行不仅是学术之旅,也有着艺术追求。"欲向书中消日月"表达了对陈仲甫在旅途中借读书来打发时光的期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视。

"何妨篱下寄文章"则鼓励陈仲甫在旅途间,即使身处简陋之处,也能通过写作来寄托情感,展现其乐观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诗句"于今蜀道无平地,到处并州即故乡",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厚,认为无论何处,只要有朋友的地方就是故乡。

最后,诗人关心地询问友人家中是否还有当初的茶灶笔床,希望他能顺路探访,表达了对陈仲甫生活的关切和对旧物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友情的深情寄寓。

作者介绍

连文凤
朝代:宋   字:百正   号:应山   籍贯:福州三山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猜你喜欢

花径

繁花作高树,狭径不数曲。

醉来扶杖行,幽兴亦自足。

(0)

悼孔英夫提举

老泪何堪哭寝门,斯人况复是斯文。

六经政尔传家集,曲阜苍然掩暮云。

郁郁涧松看得地,昂昂野鹤又离群。

贤郎无忝家声旧,能以文章继世芬。

(0)

宝古斋

曹昭宝古以名斋,韫椟非时不一开。

图画丹青半人物,尊彝文藻尽云雷。

流传竟自何人得,玩赏知经几手来?

世故浮云眼前事,题诗投笔为兴怀。

(0)

春草堂,为陈生赋

可教游子不关心,白发高堂日已深。

忧对宜男虽可忘,情同乌鸟若为禁。

诗书养志勤三省,甘旨承颜抵万金。

执答春晖怜寸草,孟郊诗句不堪吟。

(0)

剪韭轩,为韩叔贤赋

故家不贵味能真,率尔蔬醪自可人。

既向画堂题剪韭,更将玉斗出娱宾。

青青叶绾指环小,白白头攒乳管匀。

还是相门风致在,食前谁谓庾郎贫?

(0)

海昌双庙,同张太守次壁上题韵

孤城请援待王师,保障真成累卵危。

作厉誓将擒贼去,分羹何惜爱姬为?

忠臣尽命以报主,信史大书无异辞。

三十六人同日死,独呼南八作男儿。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