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秋书事》
《暮秋书事》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暮秋风雨卷茆茨,砧杵声中过雁悲。

枫叶欲丹先惨澹,菊丛半倒不支持。

旗亭人熟容赊酒,野寺僧闲得对棋。

莫怪苦寻林下事,骇机满地只心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shūshì
sòng / yóu

qiūfēngjuànmáozhēnchǔshēngzhōngguòyànbēi

fēngdānxiāncǎndàncóngbàndǎozhīchí

tíngrénshúróngshējiǔsēngxiánduì

guàixúnlínxiàshìhàimǎnzhīxīnzhī

翻译
深秋时节风雨交加,砧板声中传来大雁的哀鸣。
枫叶尚未完全变红却已显得暗淡,菊花凋零,显得支撑不住。
酒馆里的人熟悉我,允许我赊酒,野外的寺庙里僧人清闲,可以悠闲地下棋。
别怪我热衷于山林中的隐逸生活,因为世间纷扰,只有在这里我的心才得以平静。
注释
暮秋:深秋。
风雨:风雨交加。
茆茨:茅屋。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这里指砧板声。
雁:大雁。
枫叶欲丹:枫叶开始变红。
惨澹:暗淡。
菊丛半倒:菊花凋零。
支持:支撑。
旗亭:古代路边供人休息的酒馆。
赊酒:赊账买酒。
野寺:野外的寺庙。
对棋:下棋。
苦寻:热衷寻找。
林下事:山林中的隐逸生活。
骇机:世间的纷扰。
心知:内心明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暮秋书事》,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和心境。首句“暮秋风雨卷茆茨”以风雨中的茅屋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砧杵声中过雁悲”,通过砧声和雁鸣,传达出秋日离别的哀愁。

“枫叶欲丹先惨澹”写出了枫叶由绿转红的过程,但因风雨而显得暗淡无光,寓含时光流逝的感伤。“菊丛半倒不支持”则描绘了菊花在风雨中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旗亭人熟容赊酒,野寺僧闲得对棋”两句,通过旗亭(酒店)和野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暂避风雨,寻求片刻安宁的生活状态。然而,“莫怪苦寻林下事,骇机满地只心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世事的洞察,即使身处宁静之中,也感知到世态炎凉和危机四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秋景色,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闻砧有感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0)

河中城南姚家浴后题赠主人

新浴振轻衣,满堂寒月色。

主人有美酒,况是曾相识。

(0)

七言·其一○五

不须两两与三三,秖在昆崙第一岩。

逢润自然情易伏,遇炎常恐性难降。

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

世上有人烧得住,寿齐天地更无双。

(0)

题新栽小松

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0)

题景玄禅师院

古僧精进者,师复是谁流。

道贵行无我,禅难说到头。

汲泉羸鹤立,拥褐老猿愁。

曾住深山院,何如此院幽。

(0)

席上吟

南行忽见李深之,手舞如蜚令不疑。

任有风流兼蕴藉,天生不似郑都知。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