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两两与三三,秖在昆崙第一岩。
逢润自然情易伏,遇炎常恐性难降。
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
世上有人烧得住,寿齐天地更无双。
不须两两与三三,秖在昆崙第一岩。
逢润自然情易伏,遇炎常恐性难降。
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
世上有人烧得住,寿齐天地更无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昆崙山中修炼的生活。"不须两两与三三,秖在昆崙第一岩"表明他并不追求世俗的规矩,而是选择了高洁独立的昆崙山的巅峰作为修行之地。接下来两句"逢润自然情易伏,遇炎常恐性难降"写的是他在面对凉爽的气候时心境自在,而在炎热的环境中却担忧自己的定力难以保持。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反映了修炼者内心世界的微妙和复杂。
"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则是说在某些时候,他直接进入道教中的高级境界——三元,而平日无事便回到人间的九曲江。这里所谓"有时"和"无事",反映了修炼者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超脱态度。
最后两句"世上有人烧得住,寿齐天地更无双"则是说在世界之中,有些人能够通过炼丹术或者其他道法来延长生命,以至于与天地同寿,这样的成就无比稀有,无人能及。这不仅是对修炼者超凡脱俗追求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于永恒与自然和谐统一理想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道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深刻的领悟以及对道法修炼的理解。
洞天林屋神仙住,白玉为京楼十二。
綵霞苍蔼互萦回,路隔桃花几千树。
天鸡喔喔催晓暾,珍珠影动开重门。
晴阳有德不私照,混沌彷佛分乾坤。
金波摇荡动瀛海,羲和□□至今在。
灵椿叶老浮沆瀣,若木枝高见光彩。
南州高士华诞辰,初筵秩秩来佳宾。
承欢二子九苞凤,冈陵歌咏诗重陈。
蒲萄酒熟凉州换,妙舞娇歌再三按。
青松化石不知年,何妨笑举方□看。
谁家凉夜横吹,一声似彻霜天晓。
玉关别恨,银阶幽怨,全穿树杪。
叶起蝉吟,枝惊鸦睡,月窥云早。
料阑干独凭,朱唇吹彻,怕断送、青春老。
恰值雨停风小。恍串珠、穿来旋绕。
连绵递送,隔墙谁擪,倚楼远袅。
断竹音清,落梅腔远,余音难了。
漫自怜、听不分明,恰更比、分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