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两句,通过对比常见树木与特别如石溪般坚硬的小松,表达了诗人对于非凡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写出了小松在雪夜中的静谧景象,以及它在月光下的挺拔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担忧,以及担心小松未来可能遭受外界影响的担忧。这里的“干天及”是希望能够永远保持纯净无暇,“秋来被鹤栖”则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鹤在此象征着孤独和超脱。
最后两句“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旧山”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熟悉的地方,“白云根蕟觅应迷”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个人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