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
这首诗《谪居》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所作,表达了诗人身处贬谪之境,内心却依然保持豁达和超然的态度。
首句“自昔悲羁旅”,诗人从往昔的羁旅生活开始叙述,表达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接着“局促讵非迷”一句,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是否过于拘束,是否迷失了自我。这种自省体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两句,诗人以“丈夫”自比,强调大丈夫应有远大的志向,不应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如高楼不应成为荆扉的象征,寓意着不应受限于眼前的困境。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广阔世界的向往。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表明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开阔和平静,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接下来“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环境的看法,认为即便是偏远之地,也有生机和美好,四季更迭中总有希望和生机。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描述了诗人来到贬谪之地已有六十年,尽管身处逆境,但对眼前之事感到满足和愉悦。这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描绘了诗人居住之所的宁静与美好,远离尘嚣,水木之间透露出淡雅的气质。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优雅,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通过描写鸟鸣的声音,以及其蕴含的自然之理,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心灵深处的自由。同时,“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强调了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诗人找到了真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会被欺骗。
最后,“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表明诗人穿着朴素,但内心充满真正的欣赏和喜悦。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表达了诗人将这些感悟作为永恒的思考,以此来忘记暂时的停留和等待。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高攀龙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人生、自然和真理的深刻洞察。
抱膝长吟志有馀,出师勋业竟何如。
龙蛇谩想驱兵阵,鱼鸟真疑畏简书。
铁瓮有城荒岁月,铜台无主易丘墟。
请看当日隆中路,犹自清风一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