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六首·其二》
《感秋六首·其二》全文
宋 / 郑獬   形式: 古风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

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

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

楸叶已泥滓,松干犹青肤。

无烦问高下,且辨荣与枯。

(0)
翻译
短小的松树有如青铁般坚硬的枝干,高约三尺多。
花朵和果实虽不娇艳,却与松树一同承受寒冷的心境。
在霜雪的侵袭下,它挺立怒放,如同雄狮张开的毛发。
长长的楸树有着粗壮的木材,树荫足以容纳车辆。
一夜秋风吹过,只有枯朽的树木被剥落。
万物的特性在于坚韧或柔软,并非只看长短。
楸树的叶子已经腐烂,而松树的树干依然保持青翠。
无需询问高低,只需分辨生命的繁荣与衰败。
注释
短松:形容松树矮小。
青铁干:比喻松树干硬如铁。
童童:茂盛的样子。
三尺馀:约三尺高。
姿媚:娇艳美丽。
寒心:指耐寒的品质。
暴霜:严冬的霜冻。
雄须:比喻松树的针叶。
长楸:高大的楸树。
拥肿材:粗大坚实的木材。
旁荫:树荫。
容车:能遮蔽车辆。
朽株:枯朽的树木。
坚柔:坚硬与柔软。
长短殊:长短的区别。
泥滓:腐烂。
青肤:青翠的表皮。
荣与枯:生机勃勃与枯萎凋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感秋六首(其二)》,通过对短松和长楸两种树木的对比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物性的感慨。短松虽青铁般坚硬,只有三尺多高,花果不繁,却能抵抗严寒,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然而,在秋风的摧残下,长楸这种看似粗壮的大树却不堪一击,一夜之间只剩朽木。诗人借此寓意,世间万物各有特性,坚与柔并非以长短论英雄,而是要看其本质是否坚韧,是否能在逆境中保持生机。

短松的青干挺立,花实虽少却显孤傲,与寒冷共存,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力量。而长楸虽然起初庞大,最终却因脆弱而被秋风轻易剥落。诗人认为,无论是短松还是长楸,它们的荣枯更应关注于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态,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性强,富有深意。

作者介绍

郑獬
朝代:宋   号:云谷   籍贯:虔化   生辰:1022——1072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猜你喜欢

感兴七言三首·其一

寥寥古意少人传,莫为薰琴只五弦。

夫子纵心方学易,我曹何意便谈玄。

神驰洙泗身将老,望断沅湘眼欲穿。

月白风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钧天。

(0)

寒食有感三首·其二

清明好时节,傲吏小诗家。

失意因流水,伤心为落花。

人归知市静,日落见山斜。

明日三叉路,村醪亦自佳。

(0)

送薛子舒

龙泉饯语馀,便使借船居。

津吏方抽木,官人但载书。

潮通白碇石,身近碧京鱼。

一卷新文就,皋禽亦自如。

(0)

王道士庵

出家才二十,小筑契初心。

水浸篱根冷,苔封井臼深。

狖啼天惨惨,犬吠月阴阴。

又踞藜床座,焚香鼓内琴。

(0)

金陵怀古六首·其二

司马家儿持酒杯,天星亦下浇崔嵬。

当时若便效牛饮,定有孟津师旅来。

(0)

西湖即事

闲看浮鸠栖曲渚,倦随奔鹿上荒陵。

松门雨过长廊静,一架藤花供病僧。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