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砧有感》
《闻砧有感》全文
唐 / 吕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zhēnyǒugǎn
táng / wēn

qiānményǎnyúnduānluówán
qiūyuèsānzhēnshēngmǎnchángān

yōuréngǎnzhōng怀huáijìngtīnglèiwánlán
suǒhèndǎozhězhītiānxiàhán

翻译
无数华美的宫殿高耸入云,这里盛产丝织品。
秋天十五的夜晚,捣衣的声音响彻整个长安城。
深思的隐士心中感触,静静聆听,泪水涟漪。
遗憾的是,那些捣衣的人并未意识到天下的寒冷。
注释
千门:众多华丽的宫殿。
俨:整齐的样子。
云端:高入云霄。
罗纨:精致的丝织品。
秋月:秋天的月亮。
三五夜:十五的夜晚。
砧声:捣衣的声音。
满长安:遍布整个长安城。
幽人:隐居的人,深思者。
中怀:内心。
泪汍澜:泪水涟漪,形容泪流不止。
捣衣者:做衣服的人。
天下寒:天下的寒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洒落,城市中的砧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境。诗人通过对砧声的倾听,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下冷暖之感。

"千门俨云端"一句,以宏伟壮丽的景象开篇,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此地富罗纨"则点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繁华与奢侈,但这种外在的富贵并未带给诗人欢愉,而是转化为一种内心的空寂。

"秋月三五夜"一句,明确了时间背景,深秋之夜,月色清辉,恰如诗人的心境。"砧声满长安"则将视角拉宽,从个体感受扩展至整个都城,砧声似乎成为了连接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幽人感中怀"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而"静听泪汍澜"则表明这种波动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让诗人潸然泪下。泪水如溪流,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也包含着对世事的感慨。

最后两句"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则点出了诗人的深层次情感——他不只为自己的孤独与凄凉而感伤,更为那些在温暖中无动于衷、不知天下冷暖的人感到惋惜。这种对比之下的悲哀,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砧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态度。

作者介绍
吕温

吕温
朝代:唐   籍贯:唐河中(今永济市)   生辰:771~811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猜你喜欢

寄璹秋岩

吟穷荒此地,静极省吾生。

秋老肠丝断,江空月魄明。

松檐嗔鸟聚,竹榻梦僧清。

别后苍颜改,初逢慨暑程。

(0)

官舟上富池二首·其二

荒舟可隘守,难供渺茫泛。

忽罹风水高,愁睹帆脚蘸。

凉薄有身纪,平白虑此陷。

闻说所侨地,昼夜演空梵。

(0)

过刘允叔故居

流水孤村里,先生此故居。

风流今已矣,天道竟何如。

古屋前朝桧,芗岩万卷书。

苍苔封瓦砾,野燐出丘墟。

(0)

饯周东岩之石门访汾阳氏并呈友人

漫浪江湖脚,周游到石门。

能迎徐孺子,知有令公孙。

话雨灯辉座,酬春酒滟樽。

况逢朋友在,一见必温存。

(0)

与子先兄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其二

岐路暂须执手,高城忍更回头。

大家制儿女泪,努力为名业谋。

(0)

登伏龙观看雪和张权父韵

暖日嘘云酿六霙,一元亭毒岁功成。

霓裳舞散广寒殿,鹤氅朝回七宝城。

决雨会看三月涨,屯边全要万仓盈。

离堆邂逅成奇观,一笑能令万虑轻。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