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欲至大安寺不果》
《欲至大安寺不果》全文
清 / 王尔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陟犹馀济胜才,回车何日望崔嵬。

高峰入梦如经眼,万壑当门祇望梅。

游子莫闻鸾凤啸,大夫皆作栋梁材。

不须山水说残剩,灵秀应多雨露培。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王尔烈所作,名为《欲至大安寺不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登山途中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登陟犹馀济胜才,回车何日望崔嵬”表达了诗人对攀登高山的渴望和对未知顶峰的期待。这里,“济胜才”指的是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崔嵬”则形容山峰高耸入云,象征着追求的目标或理想。

颔联“高峰入梦如经眼,万壑当门祇望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他仿佛在梦中见到了巍峨的山峰,眼前是千沟万壑,心中只想着那远处的梅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游子莫闻鸾凤啸,大夫皆作栋梁材”转而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这里,“游子”指漂泊在外的人,“鸾凤”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大夫”则是古代官职,这里比喻有能力的人。“栋梁材”则比喻能支撑大厦的支柱,意味着有能力的人应该被重用,发挥其价值。

尾联“不须山水说残剩,灵秀应多雨露培”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并暗示了后天培养的重要性。这里的“残剩”可能是指自然界中未被充分利用或发掘的部分,“灵秀”则指自然界中的精华或美好,“雨露培”则比喻通过适当的培养和教育,使这些美好得以成长和发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的体验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能力与品德的重视,以及对后天培养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尔烈

王尔烈
朝代:清   字:君武   号:瑶峰   籍贯:嘉庆年间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兰家乡风水沟村)   生辰:1727-1801

别名仲方。祖籍河南,清乾隆、。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16岁时,诗文、书法就已经蜚声遐迩了。26岁,参加了全州的童试,结果考中了拔贡生(秀才)。39岁,随同好友常纪到北京参加京师会试,未能及第。44岁,再攀蟾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结果考中贡士。经过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至此,夙愿已尝。清廷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侍读
猜你喜欢

酬周相公见赠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

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朓馀霞始是霞。

(0)

送僧归山

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

霞外终须去,人间作么来。

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

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

(0)

送郑准赴举

两河兵火后,西笑见吾曹。

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

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

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

(0)

别性空禅师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

方寻此境去,莫问几时回。

荡桨入檐石,思诗闻早雷。

唯师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0)

古出塞曲三首·其一

扫尽狂胡迹,回头望故关。

相逢惟死斗,岂易得生还。

纵宴参胡乐,收兵过雪山。

不封十万户,此事亦应闲。

(0)

再逢虚中道士三首·其三

吾道将君道且殊,君须全似老君须。

寻常有语争堪信,爱说蟠桃似瓮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