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过兰若,淹留为竹林。
疏钟云峤迥,孤烛雨窗深。
长啸非怀昔,狂歌岂避今。
祇缘诸漏尽,不受一尘侵。
迢递过兰若,淹留为竹林。
疏钟云峤迥,孤烛雨窗深。
长啸非怀昔,狂歌岂避今。
祇缘诸漏尽,不受一尘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僧舍的经历,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迢递过兰若",通过"迢递"一词,可见僧舍位于偏远宁静之地,"兰若"则暗示了清幽的寺庙环境。"淹留为竹林",竹林寓示着僧人的生活简朴和高洁。
"疏钟云峤迥,孤烛雨窗深",这两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远处山峰间的稀疏钟声与室内孤灯映照下的雨夜形成对比,营造出寂静而深远的氛围。"长啸非怀昔,狂歌岂避今",诗人借啸歌表达心境,既非追忆过去,也不回避现实,表现出洒脱不羁的态度。
最后两句"祇缘诸漏尽,不受一尘侵"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诸漏尽"象征着内心的清净无欲,不受外界纷扰,"一尘侵"则表达了对世俗尘埃的超脱。整首诗以僧舍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禅意生活。
忧来畏白日,颇喜夜气深。
空梁漏明月,桐风翻秋衾。
静然无所思,思起弹玉琴。
不弹琴中曲,独弹琴中心。
鸣蛩皆有意,能写空山音。
仰观天宇旷,星斗光萧森。
苍烟所聚处,下有阆风岑。
我欲往从之,精神远追寻。
相忘澹如此,谁知世古今。
但恐梦中去,愁境横来侵。
汉士守一经,其义或駮舛。
真儒起北海,卓哉郑司农。
博综六艺旨,叩之等木钟。
于时内外学,罔不罗心胸。
用以释仪象,明堂暨辟雍。
初非尚怪异,专一谭鱼龙。
至于五帝名,亦惟祀典从。
德业既日尊,弟子争扳逢。
黄巾拜车下,后儒翻不容。
一朝辍栗主,俎豆何由供。
嗟彼黎丘鬼,乃以祀瞽宗。
枌榆繁羽族,琐细无定名。
所谋非稻粱,不与鸡鹜争。
张罗始何日,遂使风俗成。
机发尽掩覆,一罗歼群生。
持此饮啄具,充君鼎俎烹。
苦惭托体微,不足一杯羹。
同类为啾啾,失侣长哀鸣。
君辍筵上箸,请听檐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