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园中赏橘的画面,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情味的和谐统一。诗人以“明发览群物”开篇,展示了一个阳光明媚、万物可见的场景,但接着“万木何阴森”却透露出一种对深秋树林中尚存阴霾的描绘,这种对比强调了橘子在这环境中的独特美丽。紧接着,“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则以精致的笔法勾勒出橘子的鲜明与珍贵,仿佛是天然的金色果实。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一句,不仅描绘了人们对庭中橘子热切的采摘情景,还通过“女伴”的出现,为诗境增添了一抹温馨与生动。这里的“争”字也传达出一种急迫和喜悦的情感,彰显了人在美好自然面前的欢愉心态。
接下来的“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则深化了上一句的情感表达,通过橘子共生于同一枝头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生命共鸣与情感交融的诗意。这种对自然物象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投射,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文关怀。
最后两句“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则是对橘子采摘后的享用场景的描绘。“骨刺红罗被”可能指的是橘皮的红色和质地的坚硬,而“香黏翠羽簪”则形容了橘子的芬芳与果实之间的粘连关系,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突显了橘子的美好。最后,“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则是将采摘到的橘子摆放在精致的玉盘中,这不仅展示了人们对美食的珍视,也强调了这种享受发生在幽静的林间,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主观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美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