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得禅心境渐新,幽花疏竹四无邻。
乍来即羡清閒地,久住都忘富贵人。
童子争眠深树影,沙弥嗔扫落花尘。
浓须短鬓年年在,却向空门寄此身。
养得禅心境渐新,幽花疏竹四无邻。
乍来即羡清閒地,久住都忘富贵人。
童子争眠深树影,沙弥嗔扫落花尘。
浓须短鬓年年在,却向空门寄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庵中修行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养得禅心境渐新”点明了诗人通过禅修使内心逐渐变得平和纯净的过程。接着,“幽花疏竹四无邻”以幽静的花朵和稀疏的竹林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环境,暗示庵居生活的清寂与自然的和谐。
“乍来即羡清閒地,久住都忘富贵人”两句表达了初到庵中时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以及长时间居住后,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从外界纷扰回归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童子争眠深树影,沙弥嗔扫落花尘”描绘了庵中孩子们嬉戏的场景和僧侣清扫落叶的情景,通过这些日常细节展现了庵居生活的简单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禅意。
最后,“浓须短鬓年年在,却向空门寄此身”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年复一年地保持着僧人的外貌特征,但真正寄托身心的是对佛法的追求与修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庵居生活中的宁静、超脱与内在的修行过程,是一幅生动的禅宗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