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笠农书总一肩,诛茅盖屋碧溪前。
閒寻灵药穿林出,每向寒潭枕石眠。
雨过松梢双鹳立,云生天半万峰连。
孤村极目人烟起,返照微茫哭杜鹃。
蓑笠农书总一肩,诛茅盖屋碧溪前。
閒寻灵药穿林出,每向寒潭枕石眠。
雨过松梢双鹳立,云生天半万峰连。
孤村极目人烟起,返照微茫哭杜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农夫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首句“蓑笠农书总一肩”,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农夫身着蓑衣、头戴斗笠,肩扛农书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朴实与勤劳。接着,“诛茅盖屋碧溪前”一句,通过“诛茅”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农夫亲手建造居所的过程,而“碧溪前”则暗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
“閒寻灵药穿林出,每向寒潭枕石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夫闲暇时的生活状态。他不仅在林间寻找草药,还常常在寒冷的潭边枕石而眠,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自然的乐趣和闲适的气息。接下来,“雨过松梢双鹳立,云生天半万峰连”两句,通过雨后松林中鹳鸟站立的景象和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和谐。
最后,“孤村极目人烟起,返照微茫哭杜鹃”两句,将视角拉远,描绘了远处村庄的情景,以及夕阳下杜鹃啼鸣的场景。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结屋南山隈,爱此园田幽。
岂不念朝市,居閒得优游。
春耕既举趾,夏苗已盈畴。
农人复何营,艺菽在高丘。
膏沐仰时雨,地气生芒勾。
芟夷去异种,旦旦躬追搜。
藩篱旷且完,插棘罗戈矛。
伫看芽茁长,密叶蓊云稠。
劳生愧明时,暇逸敢自休。
夙昔思嘉言,人与天地侔。
随力任造化,叨养固有由。
甘泽天所降,物产地所羞。
克勤匪伊始,何以望有秋。
胡为厌卑近,高远肆厥谋。
瘠人以自肥,反贻天地忧。
嘐嘐竟何补,适足罹愆尤。
书此遗同志,聊似击壤讴。
吴山嵯峨翠如洗,吴王宫殿空中起。
凤管鸾笙到处闻,共说繁华世无比。
前溪一夜越兵来,衔枚竞入姑苏台。
西子含啼出宫掖,吴王抱恨埋蒿莱。
一代奇勋归范蠡,片时雪尽夫椒耻。
位重名高不受封,入湖自号䲭夷子。
只缘乌喙难容物,致使将军就高洁。
两岸青山画里看,数行白鹭烟中没。
洞庭笠泽随所之,惯听渔笛鸥边吹。
却怜文种不料事,乌喙之心终见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