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王门久曳裾,馀皇曾奉数行书。
柯山倥偬难为客,海岸萧条且屏居。
侯喜不应操耒具,井丹宁肯食葱菹。
扁舟过我非难事,百结心旌待子舒。
闻说王门久曳裾,馀皇曾奉数行书。
柯山倥偬难为客,海岸萧条且屏居。
侯喜不应操耒具,井丹宁肯食葱菹。
扁舟过我非难事,百结心旌待子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寄德邵(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德邵的深切思念与期待之情。
首联“闻说王门久曳裾,馀皇曾奉数行书”,以“曳裾”比喻德邵在高位的王门中深得信任,而“馀皇曾奉数行书”则暗示两人曾有过书信往来,关系密切。这里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简短的叙述,勾勒出两人深厚的情谊。
颔联“柯山倥偬难为客,海岸萧条且屏居”,运用了柯山和海岸两个地点的对比,柯山代表繁忙、喧嚣,而海岸则象征着宁静、孤独。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德邵身处忙碌之地难以相聚的无奈,以及希望德邵暂时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
颈联“侯喜不应操耒具,井丹宁肯食葱菹”,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德邵的期待。侯喜不愿从事农耕,井丹不食葱菹,这两句暗含了诗人希望德邵能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高洁。
尾联“扁舟过我非难事,百结心旌待子舒”,表达了诗人对与德邵重逢的渴望,以及对两人友谊的珍视。诗人相信,只要德邵愿意,乘一叶扁舟来访并非难事,他期待着与德邵的心灵交流能够得到释放和舒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彼美石氏姝,相逢绿阴早。
借问此何时,清霜下百草。
舞裙冷猩红,自作背时好。
谁家返魂香,招以华素颢。
水霞晚犹鲜,山日寒更杲。
燕逝蝉无声,园林迹如扫。
饰明以惊昏,岂昧出处道。
飘零馀寸丹,耿耿岁华老。
嘉禾古三辅,积水何苍茫。
旧游梦历历,况此逢端阳。
束艾肖人形,倾葵抱天常。
萧萧老逢掖,得依夫子墙。
鹓湖无五月,宿雨生微凉。
客从东浦来,手持紫霞觞。
采蒲汎纤玉,沃我书传香。
殷勤两博士,杂出肴与浆。
书囊谈未了,一醉齐彭殇。
酒醒忽不乐,起看北斗芒。
岁月感疏鬓,风烟渺殊方。
明当理征棹,斜日鲈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