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柳溪桥昔凭阑,去年月色独来看。
望乡人更分南北,近水花才换燠寒。
红蓼欲遮莲梗出,白云方送雁声酸。
闲尝日辄寻游地,此夜怀君到漏残。
疏柳溪桥昔凭阑,去年月色独来看。
望乡人更分南北,近水花才换燠寒。
红蓼欲遮莲梗出,白云方送雁声酸。
闲尝日辄寻游地,此夜怀君到漏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节在中秋夜晚对远方友人秋湄的怀念之情。首句“疏柳溪桥昔凭阑”回忆起往昔在溪边桥头倚栏赏景的情景,柳树稀疏,似乎带着淡淡的离别之意。次句“去年月色独来看”进一步强调了去年此时的孤独赏月,月色凄清,映照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望乡人更分南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因地理位置的阻隔而产生的距离感。接下来,“近水花才换燠寒”通过季节变化,暗示时光流转,也暗示了诗人与秋湄之间环境的变迁。
“红蓼欲遮莲梗出,白云方送雁声酸”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红蓼与莲花的生长对比,以及白云中传来的雁鸣,都增添了秋夜的凄凉氛围。最后,“闲尝日辄寻游地,此夜怀君到漏残”直抒胸臆,诗人每日闲暇时都会想起与秋湄共游之地,此刻深夜,怀人之情更为深切,直到漏壶滴水声残,仍未眠。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怀人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人深深的思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白草南山猎,调弓发指鸣。
原边黄犬去,云外皂雕迎。
近出长陵道,还看小苑城。
聊从向来骑,回望夕阳平。
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
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南枝特地香。
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
看来水玉浑相映,好取龙吟播乐章。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