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既老曲不顾,自作吴音歌白苧。
二三名胜能知音,伧翁得之嗟已暮。
玩之在手一载读,愈见佳处心愈妒。
君乎瘖休无复鸣,我宜如许他宜虑。
乡曲豫章皆奇才,直上千尺已摧去。
周郎既老曲不顾,自作吴音歌白苧。
二三名胜能知音,伧翁得之嗟已暮。
玩之在手一载读,愈见佳处心愈妒。
君乎瘖休无复鸣,我宜如许他宜虑。
乡曲豫章皆奇才,直上千尺已摧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谢周同年通叟诗卷》中的片段。诗中,诗人以周郎(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自比,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追求音乐新潮,转而欣赏更为纯粹的吴地民间音乐——白苧(一种朴素的乐曲)。诗人赞赏周郎的品味,但也惋惜自己已步入晚年,无法像他们那样深入欣赏和理解。
"二三名胜能知音",指的是少数有艺术鉴赏力的人,而"伧翁得之嗟已暮"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长时间把玩这份诗卷,越读越能发现其中的美好,但同时也滋生了嫉妒之心。他劝告对方不要过于沉默,而自己则意识到应该珍惜眼前,不必过于忧虑他人。
最后,诗人提到家乡豫章之地人才辈出,暗示了对后辈的期待,认为他们有着巨大的潜力,可能会超越前人。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对艺术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变化的反思和对后学的鼓励。
新河十里分三闸,闸束水奔河势狭。
万里昂昂拥不前,我愁度闸如度峡。
下闸已开上闸闭,牵舟稍前复留滞。
两髯咆哮气敌虎,击鼓鸣锣竟何计。
低回却坐同叹嗟,咫尺攀跻未能至。
忆昔枝江南赋归,手招五老风生衣。
挂帆一日走千里,锦鲸拔尾开烟霏。
尔来闭身落羁系,安得化作孤鸿飞。
人生百年复何有,羡杀津头老渔叟。
野祠日暮乌鸟啄,得鱼唯知换村酒。
故山花木春事深,回首漂零不知久。
明朝度闸舟已东,归来归来乎山中,高阳旧徒吾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