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桃二月逗残红,唤醒寻春到倦翁。
骑马度桥观日瀑,支筇转岭听松风。
才通麦气兼花气,政想农功比吏功。
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
溪桃二月逗残红,唤醒寻春到倦翁。
骑马度桥观日瀑,支筇转岭听松风。
才通麦气兼花气,政想农功比吏功。
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
这首元代诗人揭祐民的《二月游禅林寺》描绘了二月时节,诗人游历禅林寺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诗中以“溪桃二月逗残红”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二月桃花凋零的景象,却意外唤醒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引出他前往寻春的旅程。接着,“唤醒寻春到倦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的向往,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疲惫与厌倦的解脱。
“骑马度桥观日瀑,支筇转岭听松风”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游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骑马过桥,观日瀑之壮观;支筇(拐杖)登山,听松风之悠扬,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
“才通麦气兼花气,政想农功比吏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受到春日的气息,不仅是花香与麦田的香气,更联想到农事的辛劳与官吏的职责。这里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社会的劳动相联系,表达了对勤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
最后,“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每一个平凡人如同自然界中的万物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愿望。这种愿望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触及了对社会整体发展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作品。
杨子河南俊,诗书夙所务。
蚤膺大廷选,从事玉堂署。
步履循周行,居心在忠素。
抽毫立螭陛,鞠躬谨常度。
济济近侍班,娟娟水玉柱。
一朝起高擢,万里南闽路。
大藩开海隅,卓卓挺疏附。
寒操凛清严,春阳播温煦。
八郡五十邑,讴歌出黎庶。
丈夫千载志,功业及时树。
肯堕尘俗流,甘同草木腐。
念子予故交,仳别岁已屡。
耳熟道路言,良慰心所慕。
玄冬十一月,风凄气寒冱。
朅来一晤对,告归复何遽。
因诗寄深衷,勉植后来誉。
团团青桂树,高高凌紫虚。
根本积深厚,柯条郁纷敷。
风云荡杳霭,雨露涵浸濡。
当春竞妍华,不与桃李俱。
秋气悴万卉,孤芳乃芬如。
金彩耀朝晖,天香含满裾。
轩居延爽霁,静对古人书。
观道可适怀,何必倾一壶。
居止得嘉荫,悠然尘虑袪。
缅惟种植勤,今来百岁馀。
先人义方训,遗我以良图。
幽贞媲令德,安敢废斯须。
光华际昌辰,歘起应时需。
攀援聊淹留,非为乐其初。
念兹保明诫,岁晏以终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