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典隆先德,王心永孝思。
一为沛邑幸,重睹汉官仪。
民以枌榆复,恩于父老私。
普天蒙在宥,兹地特先施。
帝典隆先德,王心永孝思。
一为沛邑幸,重睹汉官仪。
民以枌榆复,恩于父老私。
普天蒙在宥,兹地特先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人有自郢来者辄有所述敬赋三诗》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推崇先德、深怀孝思的赞美,以及对民众生活恢复、恩泽惠及父老的感慨。
首句“帝典隆先德”,赞扬了帝王推崇并实践先贤之德,强调了道德与礼仪的重要性。接着“王心永孝思”进一步阐述了帝王对祖先和长辈的深厚敬意与怀念,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
“一为沛邑幸,重睹汉官仪。”这一句通过“沛邑”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帝王再次光临、恢复汉朝官制的喜悦之情,暗示了国家政治秩序的恢复与稳定。
“民以枌榆复,恩于父老私。”这里运用了“枌榆”这一象征和平与安定的意象,描绘了民众生活得以恢复,恩泽深入到每一个父老的心中,展现了帝王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最后,“普天蒙在宥,兹地特先施。”这句话表达了在帝王的恩泽下,整个天下都得到了宽恕与恩惠,而此地更是率先享受到这份恩泽,强调了帝王治国理念的广泛影响与深远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对古代帝王仁政的颂扬,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注,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安庆作戏灯,惠然来赠我。
藏灯藉微明,细火薰其座。
乘兹风火力,盘旋如转磨。
中有角抵人,挥臂不知祸。
团团十万匝,轮回莫能躲。
此灯虽戏具,无果大因果。
三世尘沙佛,皆如转灯过。
三千大千界,成坏亦风火。
所以明眼人,重道轻利货。
生死比梦寐,荣华等涕唾。
长行此观心,人间都看破。
多少看灯人,知音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