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殊曾复宿,当年聪老可重来。
此山便是真佛窟,何必区区礼五台。
昔日文殊曾复宿,当年聪老可重来。
此山便是真佛窟,何必区区礼五台。
这首诗是元朝时期的耶律楚材写给聪公和尚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山寺的赞美。首句“昔日文殊曾复宿”提及文殊菩萨曾在此处留宿,暗示了山寺的灵性和历史积淀。次句“当年聪老可重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和尚能再次来访,体现了对僧侣的尊重和对友情的怀念。
“此山便是真佛窟”直接赞美了山寺为佛门圣地,认为其本身就蕴含着佛法的庄严与神圣。“何必区区礼五台”进一步强调,即使著名的五台山也不及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山阴县这座山寺的高度评价,认为它在精神层面上更有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之情。
玉海渊源懿,金闺步武高。
功名千载意,翰墨一时豪。
天马含风骨,秋鹰折羽毛。
相逢俱白发,流涕湿征袍。
万顷太湖上,朝暮浸寒光。
吴王去后,台榭千古锁悲凉。
谁信蓬山仙子,天与经纶才器,等闲厌名缰。
敛翼下霄汉,雅意在沧浪。晚秋里,烟寂静,雨微凉。
危亭好景,佳树修竹绕回塘。
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渌水,掩映似潇湘。
莫问平生意,别有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