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孔经历挽诗·其二》
《孔经历挽诗·其二》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识尔趋庭际,芳年玉树高。

谦和自天性,文雅出时髦。

旧好过从断,深情梦寐劳。

他乡新冢在,松柏晚萧骚。

(0)
鉴赏

这首挽诗《孔经历挽诗(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是对某位孔姓经历者的追悼。诗中通过对逝者生前性格、才华及与人交往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怀念。

首联“识尔趋庭际,芳年玉树高”开篇点题,以“趋庭”比喻孔经历者年轻时的英姿勃发,如同高耸入云的玉树,既赞美了其少年时期的出众才华,也暗示了其未来的无限可能。

颔联“谦和自天性,文雅出时髦”进一步刻画了孔经历者的人格魅力。通过“谦和”与“文雅”的描述,展现了其内在的美德与外在的风度,以及其在社交场合中的得体表现,体现了其人格的高尚与社会地位的尊崇。

颈联“旧好过从断,深情梦寐劳”转而表达对逝者离世后,昔日友情的断裂与内心的痛苦。通过“深情梦寐劳”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以及因失去挚友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疲惫与劳顿。

尾联“他乡新冢在,松柏晚萧骚”则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上,通过“新冢”与“松柏”的描写,不仅象征着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而“晚萧骚”一词,则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松柏摇曳、落叶纷飞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天峰夜半玩月

绝峤高寒万籁沉,三更海月出东林。

风前独照哀鸿断,霜后全惊落叶深。

羁客此时还欲赋,山僧何意更相寻。

广寒不隔烟霄路,一曲霓裳万古心。

(0)

少司马石峰陈公哀词

东风吹雨木兰洲,司马山前逝水流。

无复中朝瞻剑舄,空令南海想旌斿。

阡题京兆犹原氏,冢象祁连拟霍侯。

都下有人称故吏,不堪涕泪过西州。

(0)

病中问少傅病

梁鸿何所病,莫是忆高恢。

客岂赁舂者,人疑裹饭来。

烟霞仍伏枕,梦寐几登台。

消渴吾犹甚,谁怜羁旅哀。

(0)

仲秋八日还山有作四首·其四

嗒然一室内,生理更如何。

天地有高枕,江湖仍短蓑。

书成千载事,剑倚众人歌。

未厌烟皋冷,秋裳且薜萝。

(0)

寻宝峰寺故址

昔人卓锡地,闻有化城开。

寺是何年废,山经几劫灰。

雨花今寂寞,霜草独徘徊。

念此亦几坏,浮生益可哀。

(0)

越王台与陈五别

登高聊送远,惆怅欲沾衣。

江晚征鸿度,关寒落叶飞。

粤台曾北望,汉使已西归。

君去看衰草,无劳怨夕晖。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