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秋来碧色,步远更前溪。
随意云孤出,无人鸟乱啼。
石桥临壑起,茅屋入村低。
拟访幽居处,松行竹个迷。
山秋来碧色,步远更前溪。
随意云孤出,无人鸟乱啼。
石桥临壑起,茅屋入村低。
拟访幽居处,松行竹个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探访隐居之所时所见所感。
首句“山秋来碧色”,以“碧色”点明秋天山林的色彩,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步远更前溪”,描述了诗人沿着溪流深入山中的情景,步步为营,渐行渐远,营造出一种探索未知的氛围。
“随意云孤出,无人鸟乱啼。”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与空灵。云朵在山间随意飘动,仿佛是自然界的精灵,而鸟儿的啼鸣则打破了这份寂静,但又显得杂而不乱,增添了几分生机。
“石桥临壑起,茅屋入村低。”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致——一座石桥横跨山谷,连接着两片天地;而远处的茅屋,则依稀可见,融入了村落之中,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
最后,“拟访幽居处,松行竹个迷。”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那隐居之所的渴望,却因松林和竹丛的遮蔽而感到迷茫。这不仅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寻觅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中访人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君行问埼鲒,殊物可讲解。
一寸明月腹,中有小碧蟹。
生意各臑臑,黔角容夬夬。
愿言宽赋刑,越俗久疲惫。
一夜北山云,吹作南湖雨。
南湖迎使君,荷声竞笳鼓。
频年吴境旱,吴侬相聚语。
今日见贤侯,鱼虾亦跳舞。
自我历官三十年,有脚未曾行蜀川。
李白尝言道之艰险,长嗟难剧上青天。
鸟悲猿嚎马蹄脱,苔梯雨栈愁倾颠。
苍崖下窥不见底,但听雷声辊石悬湍溅。
晓盘青泥上高烟,暮盘青泥到下泉。
剑阁如剑,巉然割肠刺恨今古连。
尔去三千九百里,巴山小马乌布鞯。
一妇一奚行李单,家具日货能几钱。
人皆畏避不敢往,此独敢往何所便。
况是初宦无远适,心意自许非由铨。
异乎哉,我今送尔徒哀怜。
蹊。既见游子发,登舟傍寒溪。
沿江抵海澨,行陆至胶西。
入门喜在颜,上堂拜阿㜷。
四邻持壶酒,鸡蹠间豚蹄。
亲戚庆问毕,诗书速整齐。
即有求贤诏,与子不久睽。
相见三十载,喜君始成名。
新袍照江绿,白发憎鉴明。
临水必观鱼,独伤鱼命轻。
朝为渊底游,暮为釜中烹。
彼方路艰远,其民亦天氓。
馁之则为盗,非是恶厥生。
捕多勿夸能,能在不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