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田遵古秀才》
《送田遵古秀才》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蹊。既见游子发,登舟傍寒溪。

沿江抵海澨,行陆至胶西。

入门喜在颜,上堂拜阿㜷。

四邻持壶酒,鸡蹠间豚蹄。

亲戚庆问毕,诗书速整齐。

即有求贤诏,与子不久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tiánzūnxiùcái
sòng / méiyáochén


jiànyóu

dēngzhōubànghán
沿yánjiānghǎishì

xíngzhìjiāo西
ménzàiyán

shàngtángbàiā{shàngxià}。
línchíjiǔ

zhíjiāntún
qīnqìngwèn

shīshūzhěng
yǒuqiúxiánzhào

jiǔkuí

翻译
见到游子归来,他登上小船靠近寒冷的溪流。
沿着江边直到海边,再从陆路直抵胶西地界。
一进家门满面笑容,上堂拜见年迈的长辈。
邻居们捧着酒壶,鸡脚猪蹄摆满席。
亲戚们前来祝贺问候,赶紧整理诗书迎接。
朝廷已有求贤诏书,我和你很快就要分别了。
注释
游子:离家远行的人。
发:出发,回来。
舟:小船。
寒溪:寒冷的溪流。
抵:到达。
海澨:海边。
行陆:陆路行走。
胶西:古代地名。
颜:脸上的表情。
阿㜷:对长辈的尊称。
持:拿着。
豚蹄:猪蹄。
庆问:庆祝和询问。
整齐:整理好。
求贤诏:朝廷征召贤才的命令。
睽:分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田遵古秀才》,表达了诗人对田遵古秀才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蹊。既见游子发”,以小径和游子出发的形象,描绘了田遵古即将启程的情景。接着,“登舟傍寒溪”写他乘船沿着寒冷的溪流而下,显示出旅途的艰辛和诗人对他的关心。

“沿江抵海澨,行陆至胶西”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田遵古的行程路线,从江边到海边,再由陆路至胶西,展现了他远行的辽阔和决心。诗人在家中的喜悦心情通过“入门喜在颜,上堂拜阿㜷”表达,见到田遵古归来,满面笑容,还向长辈行礼,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亲情。

“四邻持壶酒,鸡蹠间豚蹄”描绘了乡邻的热情款待,酒肉丰盛,显示出对田遵古的欢迎和祝福。随后,“亲戚庆问毕,诗书速整齐”写田遵古回家后,亲戚们前来祝贺问候,他急忙整理诗书,准备应对可能的求贤机会。

最后两句“即有求贤诏,与子不久睽”,预祝田遵古如果得到朝廷的征召,他们的离别不会太久,表达了诗人对田遵古仕途的期待和他们友谊的深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了送别诗的韵味。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雪后看山

昨日白如玉,今朝青似螺。

我留青白眼,看得此山多。

(0)

伤殷操

麦渐渐,黍油油,昔日殷墟今日周。

吞声不语泪交流,玉杯象箸兮,何以解忧。

(0)

与张鍊师共饭而双鹤来舞

道人邀我饭胡麻,分得安期枣似瓜。

何处召来双白鹤,直从天上玉皇家。

(0)

苏堪上海所居园中有栝四株李拔可所赠也既来长春故居斥卖栝还旧主今苏堪逝世栝亦枯矣拔可乃作还栝图徵题·其一

昔访海藏居,一楼耸孤标。

庭前四五栝,日夕望其高。

预计十年后,满意听秋涛。

孤愤积山岳,物外寄萧寥。

终然舍之去,将身托行朝。

世事等博塞,呼卢或成枭。

楼中意万端,所期难所遭。

成败岂论定,孤行一世豪。

故居既斥去,还栝亦已凋。

荣枯皆有情,草木真久要。

我敬李侯意,微物重云霄。

魂魄倘恋此,何殊赋大招。

(0)

有去志

人生求适意,不若居家庭。

家庭难久居,驱车更扬舲。

经途有夷险,涉水分渭泾。

而况人心杂,不同如面形。

道乖遭眼白,气合亦眼青。

喜不伴君王,君王恐逆鳞。

远兹势利场,势利多膻腥。

坚贞秉吾素,淡泊自芳馨。

避色复避言,遐哉穷入溟。

(0)

山居即事

山中尘事少,尽日掩柴扉。

草盛鹿麋乐,春深笋蕨肥。

玄猿乘月叫,白鸟向人飞。

林外时惊犬,山童采药归。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