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少行迹,萧然去更遥。
欣看茅舍近,不见酒旗招。
窗宿梧桐雨,溪横杨柳桥。
环山青万里,目断几岧峣。
曲径少行迹,萧然去更遥。
欣看茅舍近,不见酒旗招。
窗宿梧桐雨,溪横杨柳桥。
环山青万里,目断几岧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秋夜山居图景。诗人以“曲径少行迹”开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氛围。接着,“萧然去更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深远,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
“欣看茅舍近”,笔锋一转,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座简朴而温馨的小屋,给这寂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温暖感。然而,“不见酒旗招”又将读者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暗示着这里或许是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没有酒肆的喧闹,只有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窗宿梧桐雨,溪横杨柳桥”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梧桐雨落在窗前,溪水横穿杨柳桥,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最后,“环山青万里,目断几岧峣”则以宏大的视角收束全诗,将读者的视野扩展至无垠的群山之中,山峰连绵不绝,仿佛直入云霄,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
漏声过半夜,月色近中秋。
雅道玄须到,权门险莫游。
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
东郊祖帐惨西风,愁听阳关曲调终。
赤子泣皆牵绣袂,白驴鸣亦恋花骢。
触邪暂立龙墀下,儤直将归凤阁中。
大尹相逢凭仗说,官高不敢寄诗筒。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主上求人镇大藩,桂林虽远莫嗟叹。
薛能嘉树非真命,韩愈潮阳是谪官。
甘雨将沾蛮草润,仁风先扫瘴烟残。
龙钟不得相随去,愿寄州图枕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