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城子·其二和叶左丞石林》
《江城子·其二和叶左丞石林》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词  词牌: 江城子

鱼龙戏舞近幽宫。乱山中。似途穷。

绿野堂深,门敞兽铺铜。

无限青瑶攒峭壁,花木老,映西东。

消磨万事酒千钟。一襟风。鬓霜濛。

忧国平生,堪笑已成翁。

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

(0)
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沈与求的《江城子·其二》,和叶左丞石林。全词表现了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深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功名的淡泊。

"鱼龙戏舞近幽宫" 一句,通过对水中鱼龙嬉戏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这里的“幽宫”可能指的是深邃的自然之宫,或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乱山中。似途穷" 二句,则通过对乱山深处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寻找但又迷失方向的无奈感。这里的“途穷”可能隐喻着词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困惑与迷茫。

接下来的 "绿野堂深,门敞兽铺铜" 一句,通过对深邃庭院和古铜兽饰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有些许荒凉的画面。这里的“绿野堂深”可能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无限青瑶攒峭壁,花木老,映西东" 一句,则通过对青石和古树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岁月静好、自然永恒的意境。这里的“青瑶”指的是青色的玉石,“峭壁”则是陡峭的岩壁。

"消磨万事酒千钟" 一句,表达了词人通过饮酒来忘却世间烦恼和忧愁的心态。这里的“万事”泛指人生种种烦恼,“酒千钟”则是用来消磨这些烦恼的方式。

"一襟风。鬓霜濛" 一句,通过对衣襟随风飘动和头发被霜打湿的描绘,表现出词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这里的“一襟风”可能象征着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鬓霜濛”则是对词人年华老去的一种写照。

"忧国平生,堪笑已成翁" 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面对个人功名成就时的豁达与自嘲。这里的“忧国”体现了词人的民族情怀,“堪笑已成翁”则是对自己一生功名的反思。

最后,"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 一句,通过强调只有政治谋略和内心所系之事仍然存在,以及对皇帝密诏的重视,表现出词人作为朝廷官员的责任感与忠诚。这里的“经纶”指的是治国安邦的策略,“承密诏”则是接受和执行皇帝的秘密命令。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个人生活态度、国家大事以及个人的功名成就等方面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钱王祠

钱塘亦是兴龙地,王气依然据上游。

铁箭旧传唐岁月,玺书曾拜宋春秋。

江潮出没三千里,风雨凄凉十四州。

剩有湖山供庙貌,坐看锦绣欲生愁。

(0)

寄时斋弟

百孔千疮体,医来尚带瘢。

清贫林下稳,迂拙宦途难。

有泪洒荒野,无才事上官。

感君相念切,聊用报平安。

(0)

采柳谣

去年采东乡,今年采西乡。

东西两乡柳,采之尽斧戕。

河堤决无时,需埽如山冈。

高柳无遗槎,柳种才成秧。

大府昨下檄,催督肩相望。

境内柳已空,越境有严防。

无已及他木,槐榆枫栎樟。

违材式不程,李难代桃僵。

百金缚一扫,千夫提其纲。

投之沧渊中,厥声豗沸汤。

河伯鼓赫怒,飘如马脱缰。

哀哉累膏血,一掷剜肉偿。

何虑千百埽,往往归茫洋。

吾欲叩九关,好生德之常。

缅彼至治世,大海无波扬。

(0)

量移曲靖叠韵

闻道滇行过五溪,炎荒万里夜郎西。

峰回铁锁沉金马,路入篁林隐竹鸡。

青草烟中菰米烂,黄茅瘴里稻花齐。

侧身南望愁堪绝,况复猿声万壑啼。

(0)

玉渊潭

才过三峡桥,溪壑骇闻见。

吁嗟此奇观,曲尽水之变。

石忽不受水,水怒如激电。

其势必斜飞,下与蛟龙战。

渊深不敢窥,藓滑试一践。

我有悠然心,六虚任周遍。

对之神益闲,澒洞增馀眷。

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

(0)

大江东去.卅家尺素题词

鲤鸿迢递,有东西南北,一时贤者。

廿载交游期道义,富贵非吾知也。

雪立门高,诗敲榻短,香岛传佳话。

裒然成帙,琼琚谁比声价。

况兼纸上云烟,毫端月旦,字字关文化。

人自平权他敬让,礼学宣尼拜下。

折戟沉沙,灵犀点世,冥晦鬼神诧。

五羊屈指,海山同此风雅。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