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三峡桥,溪壑骇闻见。
吁嗟此奇观,曲尽水之变。
石忽不受水,水怒如激电。
其势必斜飞,下与蛟龙战。
渊深不敢窥,藓滑试一践。
我有悠然心,六虚任周遍。
对之神益闲,澒洞增馀眷。
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
才过三峡桥,溪壑骇闻见。
吁嗟此奇观,曲尽水之变。
石忽不受水,水怒如激电。
其势必斜飞,下与蛟龙战。
渊深不敢窥,藓滑试一践。
我有悠然心,六虚任周遍。
对之神益闲,澒洞增馀眷。
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
这首诗描绘了玉渊潭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与石的互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
首句“才过三峡桥,溪壑骇闻见”,开篇即以“三峡桥”为背景,引出对玉渊潭的震撼描述。这里的“溪壑”不仅指地形的险峻,也暗示了水势的汹涌,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接着,“吁嗟此奇观,曲尽水之变”,诗人对眼前的奇景发出赞叹,水的变化被形容得淋漓尽致,既表现了水的动态美,也体现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石忽不受水,水怒如激电”,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水与石的冲突,水的愤怒如同闪电般迅猛,展现了力量与速度的极致表现。
“其势必斜飞,下与蛟龙战”,水势的猛烈不仅与石头对抗,还仿佛要与潜藏在水下的蛟龙作战,进一步强化了水的动态感和力量感。
“渊深不敢窥,藓滑试一践”,面对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探险者也不敢轻易窥探,而诗人则选择小心翼翼地踏足,这里既有对未知的敬畏,也有对探索的勇气。
“我有悠然心,六虚任周遍”,诗人的心境由最初的震撼转为平静,他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感受宇宙的广阔与和谐。
“对之神益闲,澒洞增馀眷”,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厚。
最后,“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诗人以高歌结束这次旅程,伴随着轻柔的风,他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缓缓归来。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渊潭奇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携觞邀客绕朱阑,肠断残春送牡丹。
风雨数来留不得,离披将谢忍重看。
氛氲兰麝香初减,零落云霞色渐乾。
借问少年能几许,不须推酒厌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