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深芳草细,门静绿杨低。
室迩人何处,花残月又西。
武陵期已负,巫峡梦终迷。
独立销魂久,双双好鸟啼。
巷深芳草细,门静绿杨低。
室迩人何处,花残月又西。
武陵期已负,巫峡梦终迷。
独立销魂久,双双好鸟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哀思与怀念之情。"巷深芳草细,门静绿杨低"两句,通过对深巷和静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萧索的氛围。这里的“巷”和“门”都是隐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室迩人何处,花残月又西"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远去的人的思念之深。"室迩"意味着房屋临近,而“人何处”则是询问那位已逝者现在何方,表现出诗人对于亡者的强烈怀念和寻觅。而“花残月又西”,则是在自然景象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散,进而加深了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武陵期已负,巫峡梦终迷"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武陵"和"巫峡"都是古代的名胜,而"期已负"和"梦终迷"则是在借用历史上的爱情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深。这里的“负”与“迷”,都有失去和寻找不到的心境。
"独立销魂久,双双好鸟啼"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独自沉浸于哀思之中的状态。“独立”表明了诗人的孤独,“销魂”则形容心灵的痛苦与煎熬。而“双双好鸟啼”,通过对自然界中和谐美好的描绘,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借助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怀念之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幽深的悼亡之作。
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我生不想图凌烟,草衣曲肱牛背眠。
早看红日出海底,夜看素月悬中天。
阴阳推荡几昏晓,长啸狂歌不知老。
清泉白石自愉怡,那信人间宦途好。
逍遥偶尔穷外观,之子已在青云端。
广文坐上新弹冠,萧爽不作儒生酸。
三年考绩易官烛,回首西风正黄菊。
白云喜动故山秋,慈湖遥映湘湖绿。
君归莫虑铁研穿,且力古道希圣贤。
我归不用君致言,门前自有梅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