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采东乡,今年采西乡。
东西两乡柳,采之尽斧戕。
河堤决无时,需埽如山冈。
高柳无遗槎,柳种才成秧。
大府昨下檄,催督肩相望。
境内柳已空,越境有严防。
无已及他木,槐榆枫栎樟。
违材式不程,李难代桃僵。
百金缚一扫,千夫提其纲。
投之沧渊中,厥声豗沸汤。
河伯鼓赫怒,飘如马脱缰。
哀哉累膏血,一掷剜肉偿。
何虑千百埽,往往归茫洋。
吾欲叩九关,好生德之常。
缅彼至治世,大海无波扬。
去年采东乡,今年采西乡。
东西两乡柳,采之尽斧戕。
河堤决无时,需埽如山冈。
高柳无遗槎,柳种才成秧。
大府昨下檄,催督肩相望。
境内柳已空,越境有严防。
无已及他木,槐榆枫栎樟。
违材式不程,李难代桃僵。
百金缚一扫,千夫提其纲。
投之沧渊中,厥声豗沸汤。
河伯鼓赫怒,飘如马脱缰。
哀哉累膏血,一掷剜肉偿。
何虑千百埽,往往归茫洋。
吾欲叩九关,好生德之常。
缅彼至治世,大海无波扬。
这首《采柳谣》是清代诗人叶燮创作的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官府强制百姓大规模砍伐柳树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苛政与民不聊生的状况。
诗中以“去年采东乡,今年采西乡”开篇,形象地描述了官府频繁调派百姓进行劳役的情况。接着,“东西两乡柳,采之尽斧戕”一句,直接点明了劳役的内容——砍伐柳树。随后,“河堤决无时,需埽如山冈”描绘了因砍伐柳树导致河堤受损,需要大量清理的场景,进一步揭示了劳役给社会带来的破坏。
“高柳无遗槎,柳种才成秧”两句,通过对比高大的柳树被砍伐殆尽与刚刚种植的柳树,表达了对这种浪费行为的强烈不满。接下来,“大府昨下檄,催督肩相望”则揭示了官府下达命令,要求百姓迅速行动,体现了官僚机构的高压统治。
“境内柳已空,越境有严防”两句,说明了柳树在本地区已被砍伐殆尽,不得不向其他地区寻求资源,暗示了这种行为的不可持续性。最后,“何虑千百埽,往往归茫洋”表达了对这种大规模劳役的担忧和无奈,指出其结果往往是劳而无功。
结尾“吾欲叩九关,好生德之常”表达了诗人对于仁政的渴望,希望统治者能施行仁慈的政策。而“缅彼至治世,大海无波扬”则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一个和平、繁荣、生态和谐的社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迢迢千里隔江滨。不销魂。也销魂。
试话从前,事事属行云。
竹影生寒花影碎,窗外月,太分明。照啼痕。啼痕。
啼痕。落清樽。漏未分。酒来醺。
惜也惜也,惜薄命、空与温存。
长夜孤眠,懒把麝香熏。
待得梦回衾渐冷,肠断也,听栖乌、叫远村。
双燕穿帘,浑不解、倚楼人独。
才瞥眼、春光已尽,满目新绿。
旧梦竟随流水去,遗书苦唤娇儿读。
叹辛勤、窗底母兼师,愁盈掬。思往事,眉常簇。
怜别绪,情犹续。愿相期一笑,同登仙箓。
识字由来忧患始,有才偏使年华促。
剩中心、抱恨最难平,抛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