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法令,头正尾正。
只如世尊便下座时如何,路入桃源深更深。
法王法令,头正尾正。
只如世尊便下座时如何,路入桃源深更深。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广闻所作的《偈颂十八首》中的第六首。诗中运用了禅宗的问答形式,探讨了佛法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法王法令,头正尾正。” 开篇即以法王的权威和法则的严谨性为背景,强调了佛法的正统性和严格性。“头正尾正”象征着佛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无论从开始到结束,都应遵循不变的原则。
“只如世尊便下座时如何?” 这一问句引入了一个转折,将话题从抽象的佛法原则转向具体的实践情境。这里借用佛陀的故事,当佛陀在讲经后离开座位时,意味着佛法的实践即将开始,引出对佛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思考。
“路入桃源深更深。” 这一句则以“桃源”这一隐喻,象征着佛法的深入探索和内在修行的旅程。通过“深更深”的描绘,强调了修行之路的深远和复杂,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自我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式的问答,探讨了佛法的实践性和内在性,以及如何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它不仅体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内涵,也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觉悟的精神追求。
南去晋康郡,风帆几千里。
辞家上洞庭,落叶过湘水。
泷吏迎使君,壶浆出蛮垒。
问俗言未通,观风想先喜。
曾非异方趣,颇与华人拟。
期子寄梅花,无由问行李。
吴楚千万山,山泉莫知数。
其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
大禹书不载,陆生品尝著。
昔唯庐谷亚,久与茶经附。
相袭好事人,砂瓶和月注。
持参万钱鼎,岂足调羹助。
彼哉一勺微,唐突为霖澍。
疏浓既不同,物用诚有处。
空林癯面僧,安比侯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