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述自高吟,自高非倨傲。
高怀肯随动,幽鸟徒轻噪。
无水定无源,有烟必有灶。
天堂并地狱,自作还自报。
目述自高吟,自高非倨傲。
高怀肯随动,幽鸟徒轻噪。
无水定无源,有烟必有灶。
天堂并地狱,自作还自报。
这首诗以自述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高”与“低”的对立统一,以及“水”与“烟”的自然现象,寓意人生的起伏和因果报应。
首句“目述自高吟,自高非倨傲”,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开始叙述,表明自己站在高处吟诵,但这并非出于傲慢,而是内心的坦荡和自信。接着,“高怀肯随动,幽鸟徒轻噪”两句,通过“高”与“低”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关系。即使外界如幽鸟般轻声嘈杂,内心的高远情怀也不会被轻易动摇。
“无水定无源,有烟必有灶”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比喻人生的因果关系。没有源头的水无法流淌,没有灶火的烟无法升起,以此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和必然性,强调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最后,“天堂并地狱,自作还自报”两句,将人生的境遇比作天堂与地狱,指出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不仅是对因果律的肯定,也是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深刻反思,鼓励人们通过善行积累福报,避免恶行招致苦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宇宙真理和人生智慧的追求。
二臧如静女,不受朱粉加。
尹姬望邢娥,宜著帝者家。
向来扬蛾眉,众喙怒以呀。
指玉谢坚洁,擘肌起疵瑕。
去汝忽若蜕,人与室俱遐。
玉台镜如月,满意事铅华。
九重访娟丽,万目看嫭姱。
当使听听者,昂首七香车。
良乐伫目思骥子,工师择材须杞梓。
刘家昆季宁近用,直干百围日千里。
戏綵之暇同鸡窗,平挹千古如探囊。
尺箠政自无坚彊,况腰乌号手鱼肠。
乡邦惊叹有此客,一笔与翁箭锋直。
秋赋春闱溷子尔,老子贺书已濡笔。
香名联翩传里闾,珠宫贝阙方权舆。
他年日奉平反笑,更胜而今读贺书。
小湾隐沙觜,沙外仍奔湍。
是间以龙名,信乃龙所蟠。
浮烟澹寒鉴,断岸围清澜。
孰知面势要,中有水府宽。
我来舣倦楫,天水夜茫漫。
狂飙吼薄暮,惊浪摧旧滩。
鲸鳣砀厥居,渡鸟垂羽翰。
孰睡不知晓,梦次闻平安。
龙公自兼爱,况此行路难。
何以答神休,幽佩纫蘅兰。
楚山屹两姑,我见乃其稚。
闻名诗卷间,识面客舟次。
玉刻极端丽,簪植瞑苍翠。
娟月上天角,相与诧妩媚。
怒风将我西,未慭卜晚憩。
山足舟可舣,山木缆可系。
山外正风波,独此佳食寐。
断知有神物,主此胜绝地。
明朝捐行橐,可无答神赐。
白鹅雪为肪,绿蚁香馥鼻。
舟稳风又熟,无乃契神意。
未暇访彭郎,辞费辨非是。
挽舟下奔牛,挽丁已疲极。
长巷此埭东,巷心齿砂砾。
千指取寸进,赑屃山可拆。
舟子提肺肝,舟材宁铁石。
即今扬尘处,劣计三百尺。
时贤或兴怀,仅费十夫力。
往来日几舟,孰者违此厄。
为人计安便,作吏戒徒食。
斯人仍斯患,胡必须目击。
犹为埭兵地,吾言竟何益。
妖魃肆虐挻馀灾,麦田未麦空黄埃。
饥民忍饥守乡土,倚公力挽和气回。
梵筵告旱初拜手,补陀仙人已回首。
杨枝一麾神受职,雪龙占先效奔走。
飞翔作意擅晓昏,膏润趁时救枯朽。
人名此雪宗丞雪,祈禳取携屈伸肘。
德政可但人间最,大士与徒龙与友。
闵雨竞喜雪应祈,今段尤拜天赐厚。
归前帝席指日冀,更遣奇祥福诸后。
太岁在戌如在酉,看取乞浆还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