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咄咄吟·其三》
《咄咄吟·其三》全文
明 / 王应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向道春残卷舌宜,近来岐路更多岐。

休论肺腑深三窟,就阅皮毛亦九疑。

好语终嫌鹰眼疾,朴心翻笑虎头痴。

铜山自昔无常主,蜃海楼台得几时。

(0)
鉴赏

这首诗《咄咄吟(其三)》由明代诗人王应斗所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首联“向道春残卷舌宜,近来岐路更多岐”,以春天即将结束,鸟儿收敛鸣叫为喻,暗示人生的阶段转换与选择的重要性。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面对的抉择越来越多,如同行走在岔路口,每一步都需谨慎。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隐含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颔联“休论肺腑深三窟,就阅皮毛亦九疑”运用了“三窟”和“九疑”的典故,前者出自《战国策》,比喻隐匿之术;后者源自《史记》,指迷雾重重的疑惑。这两句诗意在告诫人们,不必过于深究内心深处的秘密或复杂的情感,有时候表面现象就已经足够令人困惑不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复杂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颈联“好语终嫌鹰眼疾,朴心翻笑虎头痴”则通过对比鹰和虎的形象,表达了对言辞与行为之间差异的反思。鹰眼疾指的是敏锐的观察力,而朴心则是质朴真诚的心性。诗人认为,尽管好言善语能洞察人心,但有时却显得过于苛刻或尖锐,而那些看似“痴”的行为,其实可能蕴含着更为纯粹和真实的本质。这一联揭示了人与人交往中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

尾联“铜山自昔无常主,蜃海楼台得几时”以铜山无常主和蜃海楼台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现实。铜山象征财富,蜃海楼台则代表虚幻的美梦或短暂的繁荣。这两句诗提醒人们珍惜眼前,认识到物质和虚幻的美好都是短暂的,唯有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才是永恒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人性的复杂、言语与行为的关系以及世事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王应斗
朝代:明

王应斗,彭泽蒋家巷人,为新安琅琊王氏八房后裔,字士光,号彭泽羡人。
猜你喜欢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其四

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

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

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

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

我后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0)

咏草

天涯随意绿匆匆,只与牛羊践踏空。

挽著便堪供药味,谁令汝不遇神农。

(0)

舟次横河呈孙季和通守

冉冉归云不自闲,纷纷暮霭已依山。

时光尽入髭须里,行色元非草树间。

旧腊新正能几许,粗衣粝饭试诸难。

吾生所恨长飘泊,又宿汀州白鹭湾。

(0)

紫芝申之有月夜赓唱俾予续之

楼高发兴微,山水自清辉。

有月略窥枕,无风时动扉。

他生嫌火食,投老羡空飞。

安得余卢赵,相从去不归。

(0)

题三高亭

千顷飞花特地寒,又随渔艇泊苍湾。

三高问讯来何巧,趁得冰湖看雪山。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九十九

乌衣巷侧长干寺,暇日閒来看一回。

未觉六朝兴废迹,凄凉先傍眼边来。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