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湾隐沙觜,沙外仍奔湍。
是间以龙名,信乃龙所蟠。
浮烟澹寒鉴,断岸围清澜。
孰知面势要,中有水府宽。
我来舣倦楫,天水夜茫漫。
狂飙吼薄暮,惊浪摧旧滩。
鲸鳣砀厥居,渡鸟垂羽翰。
孰睡不知晓,梦次闻平安。
龙公自兼爱,况此行路难。
何以答神休,幽佩纫蘅兰。
小湾隐沙觜,沙外仍奔湍。
是间以龙名,信乃龙所蟠。
浮烟澹寒鉴,断岸围清澜。
孰知面势要,中有水府宽。
我来舣倦楫,天水夜茫漫。
狂飙吼薄暮,惊浪摧旧滩。
鲸鳣砀厥居,渡鸟垂羽翰。
孰睡不知晓,梦次闻平安。
龙公自兼爱,况此行路难。
何以答神休,幽佩纫蘅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造在龙湾泊船时的所见所感。他首先注意到小湾隐蔽于沙滩之侧,水流湍急,因此得名"龙湾",暗示着此处曾有龙的传说。诗人欣赏到水面浮烟轻淡,寒光如镜,岸边则是清澈的波澜围绕。他感叹这里的地形险要,实则隐藏着深邃的水府。
夜晚,诗人停船休息,四周天水茫茫,狂风在傍晚时分怒吼,惊涛拍打着旧日的河滩。巨大的鲸鱼和鳣鱼似乎在此安居,而过路的水鸟也展翅栖息。诗人独自醒来,虽然身处险境,却在梦中感受到平静与安宁,感恩龙公的庇护。
诗人表达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感慨旅途的艰辛。他决定以佩戴香草表达对神明的感激,以此回报龙湾的恩惠。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敬畏与感恩之心。
罢父之山洱水源,首尾峡束中渊浑。
刬地横开大理国,挟风酿雪天阴昏。
波光渺渺破古镜,寒涛日齧苍山根。
特留隙地辟城郭,一览已尽百里宽。
四洲三岛在何所,稍见数点青鸦翻。
长路漫漫绕海角,孤烟一抹销人魂。
朝看帆来暮帆去,风如潮信无移痕。
五湖欲往计未果,思与水仙相对论。
屈伸固有命,秋毫非人功。
三世不徙官,执戟老扬雄。
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猿臂终数奇,李蔡本下中。
方壮既悼颜,皓首仍悲冯。
世有巧而踬,亦或拙而通。
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
鸾刀夜割黑龙尾,碾作端溪苍玉砥。
花镔铁面一尺方,紫雾红光上书几。
银丝双缠玉腰围,翡翠青斑绣紫衣。
金星鸲眼不敢现,案上墨花皆倒飞。
景炎丞相魁龙榜,抚玩不殊珠在掌。
背铭刻骨四十四。血录至今犹可想。
谢公古文今所师,西台一恸神血垂。
独持老瓦出门去,冬青树边书愤词。
天翻地覆神鬼怒,九庙成灰陵骨露。
庐陵忠魄上骑箕,流落端生何所寓。
抱遗老人生计拙,爱把文章写忠烈。
霜毫一夜电光飞,不必矮桑重铸铁。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
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
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
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
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
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
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
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
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
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
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
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
《阳山》【明·高启】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
https://shici.929r.com/shici/fjh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