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佳气,临高台。金乌初出海,照见凤凰来。
千年王气久消歇,忽听韶音动双阙。
乌衣巷口鸟鸣春,白鹭洲头潮涌月。
云中天乐下瑶京,仙女乘鸾弄玉笙。
歌声哕哕台前起,散作春风花满城。
望佳气,临高台。金乌初出海,照见凤凰来。
千年王气久消歇,忽听韶音动双阙。
乌衣巷口鸟鸣春,白鹭洲头潮涌月。
云中天乐下瑶京,仙女乘鸾弄玉笙。
歌声哕哕台前起,散作春风花满城。
这首元代诗人周巽的《凤凰台》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景象。诗中以凤凰台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望佳气,临高台”,点明了地点与氛围,佳气环绕,高台之上,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幅不凡的画卷。接着,“金乌初出海,照见凤凰来”两句,运用了日出与凤凰的象征,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暗喻了吉祥与美好的降临。日出象征着新的开始,凤凰的到来则寓意着好运与祥瑞。
“千年王气久消歇,忽听韶音动双阙”两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从历史的深远到瞬间的震撼,通过“韶音”的出现,仿佛历史的声音在这一刻被唤醒,双阙(皇宫的门)为之震动,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乌衣巷口鸟鸣春,白鹭洲头潮涌月”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夜晚的宁静,乌衣巷与白鹭洲,分别代表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美景,鸟鸣与潮涌,是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自然界韵律的体现。
“云中天乐下瑶京,仙女乘鸾弄玉笙”两句,将神话与现实融合,仙女乘鸾,天乐瑶京,既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最后,“歌声哕哕台前起,散作春风花满城”一句,以歌声作为线索,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歌声如同春风般扩散开来,花朵随之绽放于整个城市,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更传达了心灵的愉悦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凤凰台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客寐失通宵,寒声动泬寥。
云容颓玉宇,雪阵搅层霄。
点点楷灰落,亭亭柳絮飘。
文窗斜击纸,老树巧装条。
堕岭筛寒髻,凌波洒碧绡。
风狂初索索,雨细渐瀌瀌。
入酒应愁冻,当炉觉易消。
萧森声势密,飘瞥路岐遥。
蓑冷翁仍钓,山迷客罢樵。
裁纨铺缟素,脩月屑琨瑶。
市小琼楼合,时和玉烛调。
三章歌睿制,五板贺寒朝。
吠犬惊南岭,骑驴忆灞桥。
终南忧压脑,少室衒齐腰。
嗟我星霜老,经时鬓发凋。
摘蔬和冻煮,收叶带苏烧。
路滑难求马,衣单悔贳貂。
暖寒谁扫径,莫负紫金蕉。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
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
冷艳寒香空自惜,后夜山高月小。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