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
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
冷艳寒香空自惜,后夜山高月小。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
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
冷艳寒香空自惜,后夜山高月小。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
这首宋词以孤村中的梅花为描绘对象,通过“玉亭亭”、“清瘦”等词语,展现出梅花的清雅姿态。词人询问梅花为何如此清瘦,暗示了梅花在孤独环境中的坚韧与孤芳自赏。梅花甘愿承受凄凉,不求他人的理解和赞赏,表现出其高洁的品格。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进一步描绘了梅花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以及它在霜雪摧残下的坚韧。接下来,词人感叹梅花虽有冰肌玉骨,却仍要经历风雨变幻,但它的冷艳寒香仍然独自珍视。夜晚山高月小,更显其清冷孤寂,而“满地苍苔,一声哀角”则增添了悲凉气氛。
最后,词人借用林逋(和靖)的典故,表达对梅花无人能及的赞美,即使世间再无如林逋那样的知音,梅花依然独自绽放,保持着高洁的风韵。整首词以梅花自比,寄寓了词人孤高的情怀和坚韧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