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鲍山》
《鲍山》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那得叔牙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àoshān
sòng / cénggǒng

yúnzhōngdiǎnbàoshānqīngdōngwàngnénglìngliǎngyǎnmíng

ruòdàorénxīnshìmáoshānqiánshūchéng

鉴赏

这首诗名为《鲍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诗中以鲍山为引子,通过描绘鲍山的青翠之色,表达了诗人远眺鲍山时的清新感受。"云中一点鲍山青"形象地刻画了鲍山在云雾中的秀美景象,犹如一点绿意在眼前点亮,令人眼前一亮。

接下来的两句"东望能令两眼明"进一步强调了鲍山对于视觉的舒缓作用,仿佛能够洗涤心灵,让人心情开朗。诗人以"人心是矛戟"比喻人心的复杂与纷扰,暗示鲍山的宁静之美有如和平的良药,可以抚慰人心中的冲突和焦虑。

最后的反问"山前那得叔牙城"则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将,以忠诚闻名。诗人借此表达,如果人心充满矛盾,像鲍山这样的宁静之地也无法存在。整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对鲍山的喜爱以及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翻译
云端中有一抹鲍山的青色,向东望去能让人眼前明亮。
如果说人心像矛和戟般尖锐,那么在山前哪里还能有叔牙的忠诚之城呢?
注释
云中:指天空中的某个位置。
鲍山:可能是地名,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或景色。
人心: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矛戟:比喻人心的尖锐和冲突。
叔牙城:古代忠臣叔牙的典故,象征忠诚和信任。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元质偶招客饮为赋此篇

晓风吹花枝,晓雨濯花色。

裁缀为好春,天公不遗力。

啼禽彊领解,对花语移日。

世事岂易料,搔首鬓毛白。

名园适幽爽,韶序属芳淑。

主人雅好客,力能管风物。

酒如泻江波,紫翠映华席。

我友不可拣,一一如圭璧。

远者渺云海,近者接肘腋。

能来共一醉,我亦有行役。

(0)

元日泛舟分韵得大字

春从沙际生,白石映浅濑。

一舟何自横,玄寄倏与会。

今日是何朝,亦恐鱼鸟怪。

晓暾破宿雨,换岁无此快。

柁工貌闲暇,一篙有三昧。

夷犹我无心,上下听汝辈。

断崖舂涛波,千古意不改。

中流浸玻璃,绿净吾苦爱。

林深故疏密,山远自明晦。

隔江见人家,短篱护畦菜。

蓑笠弄晚色,真乐在牛背。

稍能薄输征,武陵岂天外。

吾曹二三子,勿作碌碌待。

涛戎叹山河,尘凡累缨佩。

人生富贵哉,固有一事大。

(0)

送谢天奇赴淮上之招

今日论形胜,全淮正上流。

老成资毕召,俊异集枚邹。

共说从军乐,休歌出塞愁。

乡邦饶杞梓,君已拔其尤。

(0)

再游蒋山·其二

江南春晚见芳菲,雪白梨花照客衣。

步步来求诸佛记,尘尘全现祖师机。

不禁战伐山河老,犹说经纶俎豆非。

共饮名园那惜醉,落红故故傍愁飞。

(0)

宿白羊二绝·其一

入得瞿塘始敛愁,峡山行尽放眉头。

澄江一道元如许,自在身心自在舟。

(0)

水阳道中

落日河西岸,春风水北桥。

地迂帆影转,石出涨痕销。

浊酿淋茅滓,赪鳞贯柳条。

几年安稳处,才幸适今朝。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