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得瞿塘始敛愁,峡山行尽放眉头。
澄江一道元如许,自在身心自在舟。
入得瞿塘始敛愁,峡山行尽放眉头。
澄江一道元如许,自在身心自在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宿白羊二绝》之其一。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下:
"入得瞿塘始敛愁":这里的“入得”指的是进入某个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到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或心境。“瞿塘”是地名,但在此处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具有诗意情感的地方。诗人到达这个地点后,才开始收敛自己的忧愁。这句话表明之前的旅途中,诗人一直沉浸在忧虑之中,而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放松心情的地方。
"峡山行尽放眉头":这句强调了诗人的情感释放是在长时间的旅行后完成的。“峡山”通常指的是山峦连绵,形容道路曲折而险峻。诗人在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旅程之后,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个过程也象征着内心的磨练和情感的洗涤。"放眉头"则是外在表现,意味着释放了之前紧锁的忧愁。
"澄江一道元如许":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澄江”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河流,“一道”则强调了这一自然景观的完整和连续性。诗人用“元如许”来形容这片刻画,表达了对此情此境的赞美和享受。
"自在身心自在舟":这句话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自由。“自在”一词常被用于佛教语境,意指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精神状态。诗人用“自在身心”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自在舟”则是这种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即使身处流动不居的船上,也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外出旅行归来的过程,以及他们在经过长时间的艰难旅程后,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达到精神层面自在境界的情感体验。
忽闻春欲去,园林谩游瞩。
轻风散馀红,细雨滋繁绿。
绿繁似欢荣,红散犹僇辱。
因悟人间世,万事易翻覆。
贱或登青云,贵或成赤族。
祸福无定端,往往相倚伏。
那知今日歌,不是明朝哭。
书以为世鉴,得志毋纵欲。
兢兢如履冰,坎坎念伐辐。
苟能闲此理,堪追圣贤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