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曾将无气吹,不劳心力当时萎。
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
劫火曾将无气吹,不劳心力当时萎。
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
这首诗《偈颂并序(其十五)》由唐代诗人居遁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首句“劫火曾将无气吹”,以“劫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暗示了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脆弱与短暂。这里的“无气”既指生命的气息,也暗含宇宙能量的衰减,形象地描绘了生命与宇宙能量逐渐耗尽的过程。
次句“不劳心力当时萎”,则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自然规律。它指出,生命的衰败与消亡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无需人为干预,生命自有其生灭的周期。这里“萎”字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的凋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自然终结。
后两句“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则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生命与宇宙的关系。前半句“人天不见风尘起”意味着在生命的尽头,无论是人间还是天界,都看不到生命的起始与终结,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宇宙的永恒。后半句“怖息无招各自归”则表达了生命的最终归宿,无论生前如何挣扎或恐惧,最终都只能顺应自然规律,回归宇宙的怀抱。这里的“怖息”既指生命的恐惧与喘息,也隐喻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首对生命现象的哲学思考,也是对人类存在价值的深刻探索。
二年不觌盂山贤,戍客打门惊幽禅。
手持姑溪之双鲤,中藏片玉龙鸾镌。
弘璧天球匠意古,未数大历郎与钱。
自非仙蜕得灵骨,何以坐拍洪崖肩。
秋高约我西湖边,是时抱衾借枕眠。
未赓疏影暗香句,且继寒泉秋菊篇。
箧中尚有诗一编,持赠虽微意则虔。
锦段料应重下剪,向来清思涌如泉。